增速降低外资转移,地方面临偿债高峰
经济发展直面五大“当下之问”
2015年03月05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奋力转型的当下中国,吸引了国内外更多的聚焦和疑问。直面这些“当下之问”,有助于我们认清前行的路径、发展的家底和前景。一问:中国发展是否会跌入“第二梯队”? 2014年,中国7.4%的经济增速创24年来新低。与之相伴,近期不断有国际机构和境外媒体预测,2015至2017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从增长速度上看有可能,但没什么可惊讶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说,印度和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看来,“从增速上看,印度在不远的未来肯定会超过中国,但在经济总量上,二者并不具备可比性。”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折合10.2万亿美元,相比之下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经济总量的五分之一。 “中国经济已经过了单纯追求速度的阶段,更要追求增长质量。”李扬说,中国需要摆脱速度情结,告别换挡焦虑,用平常心看待发展速度,更注重经济提质增效,力争在经济发展质量上进入世界“第一梯队”。二问:中国市场吸引力风光不再了吗?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国际收支数据及全年国际收支数据中,资本项目出现四季度912亿美元逆差和全年960亿美元逆差。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说,去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有其偶然性,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尽管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但我国市场潜力巨大,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配套能力强、投资环境能力良好等综合竞争优势仍然明显。 “总体来看,撤出中国的往往是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环保要求低等传统优势赚钱的外企。这说明中国转型升级开始倒逼外资优胜劣汰,进入高端投资时代。”黄泽民说。三问:中国会出现“地方政府破产”吗? 中国财政收入现23年来最低增速、土地出让金增幅罕见大跳水,全面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债务进入偿债高峰……2015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国地方债风险有可能上升,成为西方一些国家“唱空”中国经济的重要理由。 当前在国际上,一般用负债率来衡量一国债务风险,公认的警戒线为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2013年6月底,全面审计摸底出的全国政府性债务规模超过20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超过一半,占当年GDP比重约为34%。 “总体看,中国债务在可控范围之内,即便是偿债高峰,也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说,控制地方债务风险,最关键的是要把新增债务控制起来。四问:“中国制造”被小小马桶盖打败了吗? 春节前后,关于中国赴日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意外地成为热点,甚至引起大家对“世界工厂”为何做不好一个小小马桶盖的反思。 因为工作的关系,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经常出国参加学术活动,这两年他发现了国外市场上鞋类、衣服、玩具等低附加值商品“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少了,来自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多起来了;而国内一些知名品牌在外国电子用品商店里亮相的越来越多,一些国家领导人甚至在演讲中频频提及中国在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的成就。“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中高端,靠低成本竞争的时代正在过去。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正在不断改变着‘中国制造’的形象。”梁启东说。五问:反腐败拖累中国经济发展吗? 反腐高压态势之下,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言论,说饭店、酒店生意大受影响;说干部都不敢做事了,结果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但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回升到9.7%。适合老百姓家庭消费的餐厅顾客盈门。 对于反腐造成一些官员不敢作为、不愿作为的观点,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松江区区委书记盛亚飞认为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如果还有官员认为拿了好处才能办事,那就要坚决把这些人从位置上拉下来。”盛亚飞说,现在一方面要治贪,另一方面也要治懒。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