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温柔的攻击
2015年03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溜 溜
  人与人相处,不管两者之间关系多么亲密,总不能免于彼此攻击,或善意或恶意或调侃,无非性质不同而已,但攻击真实存在。
  攻击往往表现在强势一方挑衅弱势一方,而弱势一方又出于某种心理恐惧或者顾忌,无法还击,只能忍气吞声。即便如此,被攻击一方产生愤怒是必然的。例如,父母以粗暴方式教育孩子:“气死我了,下次再考这么差,我就不要你了。”孩子被责骂,敢怒不敢言,父母还振振有词为自己辩护:“这样做都是为了激励孩子嘛。”然而,此刻你会看到,明显受到攻击的孩子,不瘟不火不表态,反而弱弱地抛出一句:“不要就不要呗,大不了我离家出走。”接下来,父母的愤怒会无端翻倍,以致更加疯狂反扑。
  这种心理机制,叫做被动攻击,常被比喻为“隐形攻击”或者“温柔攻击”。其实,这正是弱势一方潜意识的渴望,是一种温柔的还击,“我虽然不能直接攻击你,但照样使你暴跳如雷。”被动攻击带来的危害亦不可小觑。被攻击方没有表达出强烈愤怒,甚至看上去很受伤很无辜,但他们却通过沉默、犯错、我行我素或者轻描淡写的方式最终达到还击目的,此举在心理上与直接性愤怒攻击并无差异。
  攻击与愤怒,作为一种基本情绪,也是调节人与人关系亲疏的有力武器。其实,有了愤怒,完全可以理性解释,正确化解。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灵魂的黑夜》中写道: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他的独特方式来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