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啊,女人
2015年03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如果一个男人说:“这是一个面包。”那他的意思就是“这是一个面包”。女人说“这是一个面包”,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你为什么只给我买一个面包?”或者“这是你给谁买的面包?”但肯定不是说“这是一个面包”。
本报记者 张洪波 魏新丽
↘话外之“音”
  男人爱从哲学、历史等理论角度分析女人,女人爱从自身感受分析女人。男人是个逻辑思维动物,女人是个感性思维动物。
  研究女人的男性心理学专家分析到最后,常常研究出一堆自娱自乐的桌案产物,女人们根本不买账。而男人呢,无论再伟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在面对自己媳妇或者其他女人时,估计也是一脸茫然,不知道一会儿头上是晴天呢还是晴天霹雳。
  越是拉大旗,上纲上线,就越是不知所措,稀里糊涂,见势不妙赶紧扯出“好男不跟女斗”的大旗,蒙在头上且先自保。
  周国平写了不少从哲学角度思考女人的文章,像《女性心理》、《我眼中的好女人》、《两性之间》等,但遗憾的是,女性并没有把周国平引为蓝颜知己,而是逐条批驳体无完肤。他发了一条微博:“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然后他立刻见识了什么叫晴天霹雳,被女人们围攻的周国平赶紧表态:“我不是直男癌。”
  举例说,如果一个男人说:“这是一个面包。”那他的意思就是“这是一个面包”。女人说“这是一个面包”,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你为什么只给我买一个面包”?或者“这是你给谁买的面包”?但肯定不是说“这是一个面包”。
  再举例说,男人说“天冷了”,意思是“要多穿衣服了”,女人说“天冷了”,意思可能是“要买新衣服了”。
  听完这话,男人们可能更糊涂了。糊涂不要紧,不需要你理解,记住就行,一般来说,你媳妇就是这个意思。
  常言说“听话听音”,但女人真正的“音”通常和“话”不是一个意思。女人绝对不会直接告诉男人自己想要什么,她要的是男人自己主动摸索,最终到达或者趋近她计划的目的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男人是被动的,即使最终仍然达到目的,在女人心里还是会被大大扣分。
  事业成功的女人不需要花男人的钱,但她们不能接受男人没钱以及不给她花钱。女人需要的其实不是钱,而是被关照的感觉。女人喜欢男人给予自己的比自己想要的更多,然后留给自己潇洒拒绝或者大度谦让的机会,以展示一份通情达理的美丽,但男人总是想不到这么多,所以总是在还没走到目的地的时候停住。这种感觉,让女人很不爽。
  男女之间交流,男人想要的是结果,女人想要的是感受;吵架时,男人会摆事实讲道理,争论谁对谁错,对女人来说,吵架没事儿,关键得哄,怎么哄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哄的时间是否足够长。
  还是那句话,男同胞们,不理解不要紧,记住就行。
↘女人的朋友圈
  男人们对不上女人的频率,所以女人们有时候喜欢跟自己人玩。在网上,一些女性论坛有着细致的分工,亲子类的、时尚类的、情感类的、追星类的,这些论坛大多数是女性的自留地,就差写个“男人与狗狗”禁入了。
  男人和女人天然划成了两个不同的圈子。春节期间,男人们在酒席上,酒杯与烟头齐飞,吆五喝六,女人们的饭桌,则是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话题仿佛永远也谈不完。谈到隐秘处,声音倏地低个八度,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靠近,一个眼神,就能将对方的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在这种标准动作中,她们已经完成了一场又一场的信息交换。
  不知谁说过,八卦是女人的天性。其实,男人也很八卦,只不过这么多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们,不能那么伪娘,所以男人们才会忍住,忍着忍着就成了无形的规定,他们习惯于不主动打听,尤其是不能表现出很爱听的样子,但你要是主动跟他们说,他们通常都会在沉默中竖起耳朵,有的还会牢牢记在心里。
  男人话少,女人话多,这不是偏见和歧视,是事实。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大脑中用来处理语言的面积比男性大,所以女性比男性语言能力强。女性一天说的话,是男性的三倍。而且女性在说话时,会刺激大脑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让人感到愉悦。
  语言是用来社交的。话多话少,让男女社交圈子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男人们在推杯换盏中,往往就能称兄道弟,认酒品为人品。女人可不行,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戏要好看,唱念做打都得全乎,起承转合也得精彩。
  所以女性圈子混起来不比男人圈子轻松,甚至更累心。嫉妒、攀比、虚荣,都容易夹杂在话语中,射向对方。
  “绿茶婊”、“女汉子”这些称呼被女权主义者所不齿,但也是女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特别是“绿茶婊”,这种带有性别侮辱性质的称呼,是女人们用来称呼那些受男人欢迎但被女人嫌弃的同类。男人们批评女性,最多是头发长见识短,女人们自己掐起自己来,却是刀刀见血,正中靶心。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说起来社会上那些被逼婚的剩女,受到的压力也主要来自于女性亲戚,即被精辟地总结为“七大姑八大姨”。
  男性朋友圈的话题,可以永恒的是军事、政治、足球。女性的话题,会随着年龄来改变。年轻女性爱聊八卦、明星、购物,再长些岁数,就聊恋爱结婚,等到有了孩子,孩子就成了聊天的主要话题。这时,那些大龄未婚女青年就要识趣地赶紧撤退了。
  所以,相同行业的女人不会像男人那样,有一些共同话题。比如一个企业,你见过20多岁的小姑娘员工跟50多岁的大姐员工,整天聊工作的吗?但同一个年龄段的女人,即使行业隔着十万八千里,却有很多共同点。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相近年龄的女人,即使她们所从事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但她们对家庭、对生活、对男人的态度,却会出奇相似。
↘不同的阵地
  男人们读不懂女人,可是他们的头脑并不是真的简单,也同样心细如发九曲十八道弯。试看中国几千年的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步步为营,机关算尽,男人从来不是省油的灯。
  但一回到家里,这些复杂就会像外套一样被扔到沙发上,他们会立刻信奉目前正提倡的“简约之美”,简简单单,能吃饱喝足不和媳妇吵架就行。
  在职场上,男人很少为女人烦恼,即使碰上一个女领导,他也只会私下里嘀咕一句:“怎么上来的是个娘们儿!”但是在家庭中,男人们的大脑却显得不够用了。家里的女人让他烦恼,比如“婆媳关系”,或者扩大到媳妇和自己家人的关系。
  由于传统社会分工不同,男女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同。男主外女主内了几千年,内外之分营造出来的男女思维方式也不同。两个阵地上的人,却非要去理解对方,必然有难度。
  无论女权主义者再怎么高喊男女平等,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让女人习惯了家是比工作更能体现女人成功与否标志的地方,家是归宿,但工作不是。
  广州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学者韦志中曾接受过大量女性咨询,排名第一的是婚姻情感,第二是亲子教育,第三才是个人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在其他心理学家提供的排名中,结论基本大同小异。
  男人认为,家很简单,而且应该简单。家庭或许就意味着父母、妻子和孩子,但在女性眼里,家很复杂。家是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的总和。女人通常会把家假想成一个很复杂的地方,这里既是避风港,又是战场,有时候回家不仅是休息,还要面临战斗。
  所以问题多多。女人们热衷于上各种女性情感论坛发帖讨论,去关注那些知名情感专家们,她们还热衷于去研究男人,比如《别拿男人不当动物》这种书很热销。  
  这种研究很多时候会扩大到职场上,聪明的女人,往往会展示和利用自己的软弱,虽然她的内心未必真的软弱,但男人一般很吃这一套,从而产生怜香惜玉及好男不跟女斗之心,在对方的示弱中获得自身英雄及绅士之美感。
  从这一点上来说,女人了解男人,似乎要比男人了解女人,简单得多。
↘女人的变化
  一百年前,女人们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裹着小脚在家里相夫教子;五十年前,走出家门的女性依然乐于将自己受教育的机会让给兄弟;二十年前,计划生育让独生女获得了与男孩同样的重视;而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女人们又开始担忧,这是否会重新带来重男轻女,以及危及女性在职场上的平等。
  所以,女人忧愁的问题从来不局限于女性自身,而是随着社会的脉搏在跳动。社会变迁太快了,但对女性的学术研究明显掉了链子,韦志中就吐槽说,“研究和社会需要脱节很严重,不接地气。”
  也有一些专家试图从更深入的层面去探寻两性关系。心理学家、咨询师武志红把现在的男女心理称之为“巨婴心理”——虽然在生理上长大了,成熟了,但心理还停留在婴儿时代。所以,“中国人的情感模式普遍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是在找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小孩儿,那他就一定被收服了。女人同样也是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妈妈’,一个具有母性的男人。”
  现在社会上流行儿童右脑开发,说人的左脑主管理性思维,右脑主管感性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右脑会逐渐闲置并衰退,而擅长理性思考的左脑会越来越强大,让你长大成熟。
  这也类似于男女的不同,男人如左脑,女人如右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人的左脑也会越来越发达,在心理上一定程度趋近和认同男性。
  所以女人的心理会随着年龄改变,不是她成熟了,而是她用左脑计算了一下,嫌麻烦了。
↘结局
  结局,关于女人的争论没有结局……
  我猜想,周国平以后在写描写女人的文章时,也许会左顾右盼心有余悸,而类似金山这样的主持人,依旧会有市场。
  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女人这本复杂的书,依然是读不懂,依然会千古流传。
  看到这里,男人们,你对研究女人还有兴趣,还有欲望吗?拜拜了您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