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重学繁体字有必要吗
2015年03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不少学生只有在练习书法时才接触到繁体字。(资料片)本报记者 李飞 摄
     在全国两会上,冯小刚等政协委员表示,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建议学校教育重拾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吗,该不该让繁体字回归学校教育,怎样回归。

正方
文化传承需要繁体字
  一辩@陈立新:学校教育重拾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有利于传承汉字文化。汉字是象形文字,好多字一看字形就大体知道其意。一些汉字的简化削弱淡化甚至看不到了这种象形的特点,使得年轻人感受领悟不到我们民族文字的优美。将一些有生活含义、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回归课本,对传承和发展汉语文化有推进作用。
  二辩@田华:繁体字回归课本,可以让年轻人更好地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在言谈举止上越来越追求西方化,反而对祖先流传下来的许多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任其继续发展的话,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古老传统恐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殆尽。适当地让繁体字回归课本,是一种对新一代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辩@陶玉山:繁体字有其自身艺术魅力。而好多汉字经过简化后,只看字形难以知道其意,更缺少艺术的魅力。部分繁体字回归课本是必须且应该的,让我们的后代从中看到民族文字的美妙和精湛,使得这种独有的文化不间断地传承下去。
  四辩@郭汉杰:繁体字回归课本也是有法可依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另外,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以及许多国外的同胞还在使用繁体字,所以很多作家和学者的作品,如果需要海外发行时也必须用繁体字出版。

反方
还嫌孩子负担不重吗
  一辩@李梅杰:文化的传承,简体字同样能够担当起传承的载体。汉字字形只是一种符号,相对于拼音文字而言,汉字难写是世界公认的。现在的简体字里面还有不少笔画繁多的字形,也不适宜再简化了。尊重汉字的稳定性,是传承文化的基础。
  二辩@王平: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文化传承有多种形式,不一定必须要有繁体字。如果进行文化传承教育,可告知孩子们历史上曾有过汉字由繁到简这样一个过程,及繁体字在当今书法及古籍中的美感和作用,让孩子们对繁体字有个认知过程。
  三辩@宿长学:有时间和精力去普及繁体字的识记,还不如号召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重视汉字的书写。了解汉字的生活意义、感受祖先在汉字创作中的智慧,应当强调汉字的识记和书写,而不在于学习的是简化字还是繁体字。简化字基本继承了繁体字的特点,大部分的简体字也基本反映了象形文字所应该象征的意义。
  四辩@甘泉:文化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并非要进入到学校教育一个渠道。“一动百枝摇”,为避免混乱,在不上课本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把繁体字限制在个别出版领域和特定场所,比如古籍出版、博物馆、书法书画等进行延续和加以传承,何必非打扰学生的课本不可。

 精论 
  写简识繁更加可行
  @王婷:尝试恢复一部分繁体字,既可以传播祖国文字之美,又可以让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其实,古代书籍可以用繁体字印刷,而现代的新的出版物则还是用简体字。对一些富有文化底蕴的繁体字,我们不必非要能书写,但起码可以认识,能够体会到里面的含义,特别对中小学生来说,了解一些这样的知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很有好处。
“字”业要专攻
  @张爱学:对包括繁体字在内的丰富的中国文字,一定要有一批专门的人去学习、研究和掌握。一方面要通过立法立规,使繁体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加强对繁体字的专业研究,在大学开设相关专业,同时对中文系的学生、教中文的老师、考古和语言研究者等要求必须会读、会写、会解繁体字。同时,对中、小学学生喜欢学习繁体字的,则可以通过书法课等形式自主学习,既可达到辨识理解繁体字的目的,又能传承文化。
多管齐下传承民族文化
  @庄秋燕: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并不一定非得要书写繁体字不可。阅读简化汉字版的经史子集、学习唐诗宋词、认真演练毛笔书法、学习国画创作、学唱各种各样的地方戏曲、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等等,都是继承传统的好做法。其实推行简化汉字的工作,并没有危害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繁体字进课本,也不是那么必要。
繁体字让文化视野更宽阔
  @钟倩:繁体字回归课本,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一是让孩子们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这也是良好的教育;二是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对思维逻辑、文化视野、个人见识等都有益处;三是认识繁体字,在阅读古籍、挖掘本土文化方面都会得心应手。

 亲历 
  到台湾旅游成了“睁眼瞎”
  @陶玉山:老友的孩子去台湾旅游后大发感慨,说别看他是大学生,台湾街头巷尾、酒店、景区的指示牌好多都是繁体字,看着面熟却不认识,为此觉得很没有面子。简化字只是我们内地实行的,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地,都是我们所说的繁体字。正如这位老友的大学生孩子所言,不认识繁体字,到这些地方如同睁眼瞎,很影响沟通交流。
读古典书籍求助百度
  @晓慧:我的女儿很喜欢读古诗和古典书籍,前段时间还买了一套竖排的《史记》,上面全是用繁体字写成。由于很多繁体字不认识,造成了女儿的阅读障碍。女儿遇到不认识的繁体字,先猜一下其对应的简体字,然后到百度上查一下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字是否如书中所写。当然,也有猜不到的时候,女儿干脆找出简体字版的《史记》对照来看。

 建议 
  不妨将识繁设为选修课
  @李洪嵩:要在学校大规模普及学习,是不现实的。实践证明,简化字具有易学易记便于书写的诸多优点,更能获得学生喜爱,在生活中用起来更加便利。当下,很多学校都开设选修课,把繁体字作为选修科目,作为兴趣科目去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既让那些喜欢古典文化的学生有一个去处,也有利于繁体字、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
关注繁体字可寓学于“玩”
  @朱慧松:与其让繁体字成为一门枯燥的课程,不如将其开发成一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课外活动的时间“玩转”繁体字。同时还可以开展繁体字进社区等活动。还可以开发类似“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样的繁体字电视节目乃至设计繁体字游戏等等,营造出全民关注繁体字的氛围。

 打油诗 
  @黄伟民
政协委员交提案,
繁体纳入课本间。
祖先智慧要反映,
历史文化勿失传。
汉字简化几十年,
看写读念已习惯。
再把繁体入课本,
利弊曲直难判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