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要“想当然”
2015年03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戴群

  孩子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生活,所以更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尊重。孩子们眼里的世界也许和成年人眼里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当我们用成年人的规范去约束他们的时候,可能会引起很多误会。
  逻辑省略、偷换逻辑、不言而喻、潜台词都是我们成年人说话做事的习惯,无可厚非。但是用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能拥有我们成年人的理解力,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想当然”了。
  父母责备孩子没有责任心,这种责备就是想当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不到十岁的孩子就知道什么是责任心,也知道怎么做就是有责任心。这个责任心对于成年人来讲是不言而喻,可对于孩子却是一个太空泛的概念。如果能够和孩子一起商讨一些他们可以做的家务事,给他们做事和犯错的机会,告诉他们这就是责任心的一部分,并加以及时鼓励和认可,慢慢地他们会越来越喜欢做事,对这个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但责任心这个概念可能要等孩子年龄再大些才能明白。
  男孩在门边很投入地玩玩具。爸爸推门进来时差点伤了男孩伸出的脚,于是告诫孩子换个地方玩,孩子没动地儿。爸爸出门时为了躲他的脚,不小心手指被门夹到,随之责备孩子:“你看我都夹了手,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孩子莫名其妙,反问爸爸自己夹了手,怎么赖他?爸爸想当然地认为儿子能理解他省略的话,那就是为了不碰到他的脚,所以关门不方便,于是才夹了手。可是孩子玩得起劲,哪里想得到这些?
  责备两三岁的孩子脾气大,苦口婆心地教孩子控制情绪,却都无效,为什么?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两三岁的孩子会明白什么是脾气、什么是情绪控制,这是不是很可笑?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五六岁的孩子就应该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明白努力学习是为了考上好中学,考上好中学就能上好大学,上好大学就能找好工作,找好工作就能挣好多钱,就能买房买车,就能过舒服日子,而人生的目的就是幸福。先不说这一系列的逻辑漏洞百出,单是我们想当然地省略了这么多层推理,小孩子怎么可能明白?有些所谓“懂事”的孩子,只不过是把父母老师说的话背下来了,和真正理解是两码事。这么大的孩子天性就是玩,我们可以把学习搞得有趣一些,让孩子们觉得跟玩一样,玩出名堂就有了成功的喜悦,再利用他们天生的竞争和不服输的心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小孩懂什么是分享,不分享就是自私。孩子都是先认识自己,考虑自己,他们的世界是以自我为圆心慢慢扩大的。在和其他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发现如果自己不把玩具给别人玩,自己也玩不到别人的玩具,这才有了原始的交换意识,而这种交换被我们大人误认为是分享。
  我们责备孩子不珍惜父母的钱财,欲望无止境,便是在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知道什么是适可而止、欲望是什么,知道父母的钱财来之不易。其实这一切都是高深概念,欲望这种我们成年人都不能左右的东西,如何要求孩子们去控制?尤其是父母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使孩子认为父母满足他们的需要是理所当然的,然后我们反过来责备他们不去珍惜,这对他们太不公平了。我们责备孩子贪心太重,家里有的玩具到了商店还要买。这是又想当然地认为孩子有了的,就应该明白不能再要,否则就是贪心。其实想想我们自己,还不是喜欢的东西多多益善吗?
  我们在责备孩子之前,先要想一想责备他们的事情是不是他们天生就该明白的。如果不是,我们跟他们说清楚了吗?说清楚了以后他们懂了吗?我们做给他们看了吗?如果都是肯定回答,还要问一问我们是否给了他们犯错的机会?是否给了他们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否允许他们有反复甚至遗忘?永远不要想当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