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老人投资大棚血本无归
项目负责人已被抓捕,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超千万元
2015年03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庄文石
  76岁的潍坊市民张先生向本报反映,自己在2012年花两万元投资了一处农业大棚项目,当时说好按时返还利息,但仅领了三次,该项目就撤走了在市区的办公室,相关人员也相继联系不上了。  10日,记者了解到,张先生所投资的项目公司负责人早在2014年9月份就因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批捕,其涉案金额超千万,受害者超过300人,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觉得项目好投进2万元
  2012年春天,潍坊中学退休老教师张先生在东苑公园散步时,看到有不少年轻人在公园内宣传绿色农业,并发放一些宣传材料。一家名叫昌乐宝石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宣传人员声称只要出资租赁大棚,就可以领到高额“菜金券”,可以用于购买大棚里的绿色蔬菜,即便不购买,公司也将会每半年以1400元的价格回收“菜金券”。
  随后,在宣传人员的带领下,张先生和老伴乘坐该公司大巴前往昌乐县乔官镇孟家淳于村,参观该公司的蔬菜大棚等。“当时感觉非常好,面积非常大,既有蔬菜也有水果,觉得投资一点,既能支持绿色农业发展,还能有一定收益,这个事儿靠谱”。经过商议,张先生和老伴决定投资两万元租赁大棚。
  记者在张先生提供的一份租赁合同上看到,张先生出资两万元用于租赁4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有效期截止到2015年5月份,合同到期,公司将无条件退还租赁费。在租赁大棚的同时,张先生还领到了面额为8400元的“菜金券”。合同上也明确写有,公司将每半年从张先生手中回购1400元的“菜金券”。
  张先生的老伴李女士告诉记者,投资之前,公司还组织过五六百人的宣传讲座,公司一名郑姓的领导也让他们感到比较朴实。据李女士介绍,仅她所了解的就有不少人参与了投资,少则每人几万元,多则十余万元。
领了三次“菜金券”后公司不见了
  张先生从2012年5月份签订租赁合同以后,每隔半年就会带着“菜金券”到该公司在潍坊的驻点换取1400元现金。从老人提供的收据上看到他共取过三次,最后一次为2013年11月份。“去年5月份去领,发现公司换了地方,去新地方找,结果也没能领到钱”。2014年5月份,张先生按照原来双方的约定来到公司位于东风街一处写字楼的办事处,发现公司换地方了,拨打电话联系到公司新地址,找过去却被通知公司资金紧张,暂缓“菜金券”的兑换,等资金充裕之后会进行通知。
  然而,等了几个月后张先生再次来到公司驻地时发现已经人去楼空,公司所有的联系电话均无法打通。从写字楼的客服中心处,张先生得知公司的人早跑了,前前后后已经有好几拨被骗者前来要钱。
  “一直试图联系这个公司,可除了网站还在之外,失去了所有联系方式”。张先生说,就算公司资金紧张,起码跟他们说一声,突然就联系不上了,让人难以理解。
  10日下午,记者拨打张先生提供的租赁合同及宣传材料商的电话,均为空号,随后前往位于金融街E座该公司驻潍办事处,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涉案人员已被依法逮捕
  3月10日下午,昌乐宝石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驻地所在的乔官镇孟家淳于村党支部付书记向记者介绍,此前,该公司确实曾在村中流转200亩耕地用于建大棚种植蔬菜,然而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公司就因经济问题停摆,公司郑姓法人也已被立案查处。“流转的土地,也是每年支付给村民费用,公司没了现在农民们就自己耕种了”。付书记说,目前,200亩流转的土地已经被村民各自拿回进行耕种。
  按照付书记的说法,记者向公安机关进行了求证,据了解,该公司郑姓法人早在2014年9月份就被批准逮捕。潍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新华路派出所的办案民警告诉记者,2014年六七月份,所里陆续有一些老年人来报案,声称自己投资被骗,公司跑路,经过前期的走访调查,发现这应该是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后来,经过民警的努力,2014年8月份,昌乐宝石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郑姓法人被拘留,并于9月份被批准逮捕。经查,该公司涉嫌非法吸收社会公众存款1000余万元,受害人员超过300人,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公司的资金链已经断裂,公司账上也没钱了”,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当时该公司开出的年息非常高,这样的投资项目应该引起注意,以后市民遇到类似的状况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轻易相信这种所谓的投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