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不如意就狮子大开口
过度维权让商家吃“哑巴亏”
2015年03月11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10日讯(记者 孙婷婷) 伴随消费者对权益保护的认知越来越高,维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除了“职业打假人”的出现,不少消费者也出现了过度维权的情况,动辄索要数倍赔偿,有的商家为了避免影响声誉,不顾代价答应赔偿以求尽快息事宁人。
近期,德城区一家商店开业,为了吸引顾客,承诺如果办理储值卡并充值1000元,并赠送一套化妆品的套装,由于当天办卡顾客较多,部分顾客只领取到一瓶化妆品,并不是套装。市民王女士领到了一瓶化妆品后,便以与承诺不符为由,要求商家赔偿1000元钱损失费。
随后,王女士还将该商家投诉到了德城区工商局消费者协会,协商未果后,王女士声称要向纪委举报德城区工商局“不为民做主”。由于商家刚开业,不想因为此事影响声誉,只能息事宁人,赔偿了王女士1000元钱。“这是近期消费纠纷中,索赔最多的。”德城区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近两年期间,国家对于部分食品、衣服等商品的标签进行了标准规范,比如《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后,对能量、蛋白质、脂肪、钙、糖等营养成分含量都要在外包装上明示。“规定出台之前,不少预包装已经生产了,或者是商品没有销售完,职业打假人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工作人员介绍。
“职业打假人会专门购买价格较高的商品,‘以假打假’,甚至可以说是勒索。”工作人员介绍,比如德城区一家商场就遭遇过因为衣服标签还没及时按照国家标准标注,被打假人“盯上”,出现被索要“三倍”甚至“十倍”赔偿的情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