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爱心妈妈”韦超17年致力于帮扶孤贫留守儿童工作
为爱心人士和贫困儿童架设连心桥
文/片本报记者郭延冉
2015年03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个从外地嫁来的女子,因为一颗助人的热心和一份执着的信念,在帮扶莱芜孤贫留守儿童的战线上一干就是17个年头。从小小年纪就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到成为莱芜市爱心妈妈联盟会长,韦超在自己所热爱的妇女儿童岗位上默默付出、勤恳奋斗,和妇联的同事们一道,为爱心妈妈和孤贫留守儿童架起一座连心桥,书写并见证着小城大爱的动人故事。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巾帼榜样。
  嫁人前天拿出俩月工资
提前当上“妈妈”

  韦超是临沂市兰山区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莱芜市妇联工作。说起韦超与妇联的缘分,要从1985年说起,中学毕业后,她利用父亲是海军的优势条件在家乡办起了“渔网学校”,教十里八村的农村妇女编织渔网致富,也因此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自那时起,她就决心从事妇女儿童工作,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1996年,结婚的前一天,她跟爱人商量着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拿出500元钱资助了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上陈村一名十几岁的孤儿。当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才不到300元。“在莱芜这边没有亲人,我要结婚成家了,想在这里帮助个孩子,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韦超说。
  此后,她和爱人一直捐助莱芜的孤贫留守儿童,成了13名孩子的“爱心妈妈”。“现在跟很多孩子还都保持着联系,有的孩子已经工作成家,逢年过节我们常聚在一起,像一家人一样。”谈起与她结缘的孩子们,韦超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曾自费创建国内第一家
中英“春蕾”网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韦超曾在2000年自费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以救助贫困女童为主题的个人网站,取名“爱心献春蕾”网。韦超说,1998年莱芜市妇联开通了“春蕾热线”,主要是为了从社会上募集善款帮扶孤贫女童,她当时负责这项工作。“一天接到很多热线,统计上来的贫困女童资料不断增加,但募集到的善款帮不了所有的求助者,我心里特别着急。”在一位前来捐助孩子的打字社工作人员提醒下,她想到了创办一个网站,将手头统计的贫困女童资料发布上去,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帮助她们。
  花了近一年的工资买来一台电脑和教材,韦超和丈夫袁军每天下班后都一起学习用电脑和制作网页,常常抱着小女儿一直编制到凌晨。为了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贫困女童,韦超请来在大学教英语的大姑姐把网站做成了中英双语。功夫不负有心人,网站架起的爱心桥梁连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热心人士,当时不断有从美国、新加坡、台湾及国内各省市发来的信件和善款。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给热心人士回信和维护网站成了韦超夫妇最幸福的事。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网站于2004年关闭。韦超说,期间通过春蕾网站捐助了近百人次贫困儿童。
牵线搭桥,让“爱心妈妈”
联盟更壮大

  作为一名妇联工作者,韦超一直觉得帮扶孤贫留守儿童是一份神圣的职责。2013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提议下,在市妇联领导的指导支持下,莱芜市爱心妈妈联盟诞生了,成为“春蕾计划”的转型升级版,韦超担任了联盟的会长。 
  联盟成立后,韦超和市妇联的同事们积极在莱芜全市范围内开展招募会员的活动。韦超说,在实施“春蕾计划”时,全市就有很多爱心人士参与,联盟成立后,各区妇联、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妇女组织积极响应,大家组团加入了“爱心妈妈”的大家庭,其中包括一些还没有成家的小姑娘,也有很多男同志,他们的热情让韦超和同事非常感动。据统计,截至2015年1月,莱芜市爱心妈妈联盟会员已到达3721名,共捐助孤贫留守儿童2576人,募集到了价值103.71万元的款物。韦超告诉记者,除了定期给孩子捐助,节假日时,她会接孩子们到自己家中住,很多爱心妈妈跟帮扶的孩子俨然成了一家人。她很欣慰地看到“妈妈”们从物质和精神上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现在社会上的好心人真的特别多,很多人想资助孩子却找不到线索,联盟就起到了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为爱搭桥,我们忙碌并快乐着。”韦超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