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式新闻:
正经大事就不正经说
2015年03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黑丝蒙面、头套遮脸的王尼玛是网络吐槽节目《暴走大事件》的标志人物。
     从老湿、王尼玛等吐槽牛人的火爆,到传统媒体新闻调侃风盛行;从网易造楼团,到各家门户网站的吐槽类新闻娱乐栏目,吐槽,这个伴随着互联网而生的民间小东西,正从小众圈子蔓延到大众文化,甚至涉及严肃的政经大事。
  当你被王尼玛逗得肚子疼,当你不停地翻朋友分享的段子、囧图、冷笑话,你是不是也考虑一下,跟着我们凝望吐槽这回事?

本报记者 张亚楠 
  随身挂卷卫生纸的王尼玛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注定孤独一生”、“什么鬼”……对于这些奇葩流行语,混迹于网络的人肯定不陌生。说起这些,先得聊聊网络吐槽脱口秀《暴走大事件》,因为这些流行语就是从这旮旯出来的。
  黑丝蒙面、头套遮脸的王尼玛是《暴走大事件》的标志人物。相对于以往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王尼玛是个草根得不能再草根的小人物。身高一米七左右,挺着小肚子,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永远不离身的是卫生纸。坐在桌边播新闻时,卫生纸不离手,还貌似被用过了,后来站着播新闻,他干脆挂了一卷卫生纸在身上,这是外形。性格上他小气、玻璃心、容易发怒,为人又宅又腐,非常不上档次。
  每期一开始,王尼玛都会兴高采烈地从幕后跑出来,扯着公鸭嗓子播报各种奇葩新闻,这些新闻往往上不了传统媒体和新闻门户的头条,但王尼玛会逐条对其进行犀利的点评,经过王尼玛一点评,每条新闻的笑点和槽点被挖掘被强化,让人耳目一新。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点评“有内涵、无节操”。
  这样玩世不恭、草根立场的吐槽吸引了很多人。在视频网站优酷上,进行中的《暴走大事件》第三季总播放量已经4亿多。它也从原先第一季、第二季的两周一更,变成了第三季的一周一更。《暴走大事件》所属的动漫品牌“暴走漫画”,微博总粉丝量480多万。
“不吐槽会死”
  《暴走大事件》风靡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吐槽文化的风靡。对一个熟悉网络社区的人来说,吐槽并不陌生。可以说,网络社区的年龄有多大,吐槽的历史就有多久。
  网络让原本没有机会向大众发声的广大普通人,有了随时表达自己情绪和想法的机会。对于某件事或某件事的某方面,你瞬间产生了一句感慨、一种情绪,不用过多组织、思考,你说出来了,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你就完成了一次吐槽。
  吐槽让人享受到言说的快感。吐槽吐得好,不仅自己有快感,和你有同样感受的网友看了也过瘾,微博、论坛、新闻网站里,大量金句由此生发。
  人们喜欢上吐槽后,网络上就产生了一些壮观的景象,比如让网易名声大振的造楼团。
  在网易的一些新闻下面,网友上下连续评论,保持连贯的队形,且都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吐槽性。有时,一个接一个的评论甚至可以连成一首吐槽打油诗。这就形成了规整、漂亮的“楼”。
  有些特别会吐槽的人开始把吐槽发展为自己的专业。比如以吐槽电影、电视剧为专长的网络名人老湿。老湿以《令人蛋疼的西游记》一夜成名,后来把各种奇葩烂片吐了个遍,他爱吐槽,直接把自己的系列剧冠名《不吐不快》。
  后来老湿加入万合天宜,与叫兽易小星、白客等人一起制作恶搞视频。他参与制作的网络剧《万万没想到》也拥有极高的人气。
  王尼玛也爱吐槽,称自己为“不吐槽会死星人”,他的菜是社会新闻、娱乐人物、奇葩草根等等。王尼玛把一两句吐槽扩展成了十几分钟的吐槽节目,从一个人的吐槽扩展成了一个团队的合作。贱萌金句处处闪光,王尼玛和同事怕观众被无节操、无下限、高频度的金句闪瞎眼睛、吐血而亡,因此总会在吐槽高潮来临前提醒你“前方高能”。
学着网友抖机灵
  从一开始的草根网民情绪化自由言说,到吐槽牛人或单打独斗或集结制作出各种作品。吐槽一步步走出网民自娱自乐的铁丝网,向更大的世界迈进。
  《暴走大事件》出现之前,王尼玛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制作暴走漫画,那时,他拉起了自己的制作团队,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据悉,为录制《暴走大事件》收集新闻时,全国许多暴漫公司一起工作,大家搜集的素材都聚集到王尼玛这里,由王尼玛决定。该公司自称,他们是“采用自媒体UGC(用户生成内容)的运营模式”。
  在网络牛人玩吐槽玩得正High时,这股吐槽龙卷风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重视。在各门户新闻网站,吐槽式新闻娱乐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例如网易的每日轻松一刻、搜狐的神吐槽、腾讯的新闻哥、凤凰的fun来了等。
  这些吐槽产品形态类似,大都充溢着奇葩新闻点评和段子杂烩。轻松、调侃、自黑的语言风格和网络吐槽如出一辙。刷新了这些门户网站新闻言说的尺度,当然也拉低了他们的格调。
  在新闻素材的选取上,多是奇葩、轻松的社会新闻,少有涉及时政内容。栏目投放渠道则以移动端为主,包括新闻客户端和微信公众账号。
  这些吐槽类新闻娱乐栏目很快得到了大众的青睐,成为微信朋友圈的常客。据了解,以阅读数和点赞数为考评指标,媒体研究者徐达内做了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榜单,其中,腾讯的新闻哥在时事类别中经常出现在TOP5的位置上。
  专栏作者、新媒体观察者魏武挥认为,这意味着吐槽从小众圈子挺进了大众文化,从单打独斗蔓延到有组织的专业生产。这就是互联网领域所称的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因为即便运营者收集网友吐槽加到新闻文本中,也会做一定的重新编排。
  一名吐槽新闻娱乐栏目的编辑说,他们选取的素材主要来自国外网站和微博,编辑新闻点评就照着微博上的吐槽金句来,学着网友抖机灵。另一部分点评和段子直接搜集微博上的网友评论。“我们其实就是帮读者找段子,不用他们麻烦,我们给他搜罗来,他直接看就行。”
需要吐槽,但不是全部 
  在吐槽类新闻娱乐产品遍地开花的时候,大众媒体的新闻产品也沾染上了吐槽之风。在微信中,随便点一个媒体的公众号进入,从标题到讲述方式,调侃、戏谑化言说已经成为常态。
  甚至时政新闻这种寄托着意识形态的所谓硬新闻,也进入吐槽娱乐新闻的碗里。比如,以时政新闻见长的澎湃推出了定位于新闻串烧加评论的栏目“澎湃联播”。反腐、两会、奥巴马访问印度等等,这些实打实的时政新闻都成了新闻娱乐栏目的作料,成为被娱乐、被调侃的对象,而非传统的剖析、解读。
  魏武挥认为,在手机占据人大量时间的今天,碎片化阅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既希望获取资讯,又不想过于“虐心”,既能轻松、便捷地看新闻,又不想积攒太多“负能量”。顺着用户的口味,媒体自然开发出更多轻松、有趣、短小、幽默的信息产品。
  在吐槽化新闻言说方式攻占传统媒体的今天,其实传统的媒体新闻产品并没有消失,每日轻松一刻、新闻哥、fun来了在移动客户端的位置也并非显要。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翻完了各种吐槽之后,总感觉缺些什么,于是,他愿意打开微博、媒体微信公众号或者报纸,翻一翻传统的那些新闻。
  这说明,吐槽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部需求。
  在学者、批评家周志强看来,吐槽其实是一种精神涂鸦,吐槽的过程让人们享受到快感。但除了这种快感,人们还有了解自己所在环境的欲望,有借此处理自己和世界关系的要求。而媒体的基本功能,就是给人们构建一个“世界图景”。
  传统媒体逻辑严谨、结构清晰,保持了一种理性的形式,就是回应了人们这种了解环境的理性需求。之所以传统纸媒的深度报道仍有市场,也是因为满足了人们的这个需求。
  就像这篇文章试图去做的,不是给你吐槽的快感,而是想跟你聊一聊吐槽的历史和将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