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消费大讲堂长知识啦
张刚大篷车3·15特别行动教社区居民防诈骗
2015年03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13日讯(记者 许建立 实习生 乔政文)   3月3日上午,本报张刚大篷车联合青岛银行济南分行,来到十亩园社区,为居民送上一堂精彩纷呈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课,现场讲授金融消费保护方法,传播金融防范和科学投资理财知识。活动现场,居民反应热烈,积极提问,纷纷给活动点赞。
  “我们老人防范意识很弱,稀里糊涂地就上当受骗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学学,给自己紧紧弦。”74岁的张春波告诉记者。不到九点,张阿姨就和社区的居民们来到现场,迫不及待地等待大讲堂的开始。“提前来占好座位,一会儿认真听讲长知识,回家后还要给家人都讲讲。”
  真实的视频展示、生动的诈骗事例,幽默的防诈骗小文章……青岛银行工作人员李晓通过PPT的形式,就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网络钓鱼,骗人钱财”、“发短信、冒充银行扣款”、“冒充公安局、检察院工作人员进行诈骗”等诈骗事例向社区居民进行了讲解并作了相关预防方法,现场还为居民发放了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宣传册。一边听讲一边认真做笔记的居民董玉凤,听到老师讲述“短信受骗”案例时,默默点头,感同身受。“我前几天收到短信说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洗黑钱,头头是道的,我慌慌张张地相信了,要不是忘记银行卡密码了,我就汇钱给他了,好险啊。家人都说我傻,明明没干的事还让人骗了,把我骂了一通。”董阿姨回忆起来,仍然感到很惊恐。
  “有时儿女不在家,遇到这种电话,刚开始也不信。但他一遍遍打给我,花言巧语蛊惑人,一会就把我们老人弄晕了。现在老师把各种情况都讲了讲,大家肯定不会上当了。”居民孙贞恩告诉记者。现场很多老人都表示遇到过各种诈骗行为,一不留神就被骗得团团转,了解各种诈骗手段,对自己帮助很大。
  随后,银行理财李晓给大家讲解了“如何识别假币”,她教大家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识别假币,方法简单快捷,能够判断准确。“很多老年人到银行柜台询问如何快速辨别假币,有些老人眼睛都花了,所以多讲一些方法非常有必要。”
  银行职员马瑾然又给大家讲解关于“理财”方面的知识,涵括了银行存款利率、银行理财产品等方面的知识,告诫大家如何判断非法集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