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评中评
2015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壮士断腕的改革
痛感远未结束

  “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在回答彭博新闻社记者提问时,李克强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
  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这是共识;削权是要触动利益的,这也是共识;但简政放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却唯当事人感受最深。两年完成五年目标,激发市场活力,就业不减反增,对经济放缓发挥支撑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坚强意志力。
  但这种痛感远未结束,未来可能会更疼。总理说了,忍痛也得下刀,而且比之前刀口更深,刀面更广。今年简政放权要向纵深推进:地方政府的1200多项审批权,今年要砍掉200多项;今年省一级政府要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明年推向市县一级,政府部门要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行使权力;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一句话:没有最疼,只有更疼。
  因为,“穿鞋要合脚,施政也要利民惠民”。作为本届政府的开门第一件大事、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简政放权要真利民、真惠民,不能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明放暗不放。相关部门要时刻准备着,在必要的时候,对自己下刀,割肉。(摘自新华网,作者安传香)

反腐败法治化
有权才能不任性

  “反腐必须与有效的预防结合起来,目前在我国,预防的主体是谁、可采取哪些预防手段等方面,都没有国家立法明确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陈旭认为,反腐法治化才能真正实现官员“不能腐、不想腐”的治本效果。
  法治反腐有根本性、全局性、严肃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法治反腐是反腐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方式。要使反腐败取得根本的成效,就应当在法治的框架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败,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法治反腐强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论是“老虎”还是“苍蝇”,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一律严格依法惩处。法治反腐要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反腐的核心在于治权。要依靠法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实现权力赋予、运行的法治化,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之所以有权任性,置党纪国法于不顾,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要铸牢约束权力滥用的“笼子”,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使其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样,方能让“有权不可任性”成为现实。(摘自《光明日报》,作者赵秉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