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挺多
既稳定信心又要及时出手,李克强淡定应对经济下滑担忧
2015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发
     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17个提问涉及经济、反腐、环保、电子商务、对外关系等,经济问题不在少数。面对记者们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李克强不仅表示会“稳定市场的当期信心”,还透露如果市场有需要,“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显示出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强式”信心。

新常态下对经济增长有信心
  记者:中国政府已经将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定在7%左右,想要实现一种新常态的经济增长,这种增长虽然速缓,但是质更优。您对中国坚持实现速缓但质优的新常态增长是否抱有信心?
  李克强:我多次说过,在新常态下,我们会保持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如果速度放缓影响了就业收入等,逼近合理区间的下限,我们会在稳定政策与稳定市场对中国长期预期的同时,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来稳定市场的当前信心。我们这几年没有采取短期强刺激的政策,可以说运用政策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大,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解析:稳增长不会进行大规模刺激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李总理作为当家人显然最清楚新常态之下保持高速增长已不现实: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经有10万亿美元,每年增长7%就基本相等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规模。所以中央才着重“稳定市场长期预期”。这应该算是一次明确提醒:所谓的稳定长期预期,就是要杜绝大规模刺激的预期。
  这并不意味着坐视不管。李克强强调如果速度影响到“就业”和“收入”的下限,“工具箱里的工具还很多”。第一,货币宽松还会继续,降息降准还会继续出现。第二,类财政扩张还会继续。第三,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开放将加大力度。
的确存在个案性金融风险
  记者:去年以来银行不良贷款在持续攀升,影子银行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了还债高峰。一方面我们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也在累积。请问您对此怎么看?
  李克强:中国的确存在着个案性的金融风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我们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清算,这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也增强人们的风险意识。今年,我们就要出台存款保险制度,而且要进一步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降低企业的资金杠杆率,也可以使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解析:中央允许金融风险有序释放
  总理坦诚相见说存在金融风险,让人踏实。但同时表明:“我们允许个案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清算。”为什么这么说?个案金融风险的确存在,但不存在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中国整体的债务率在全球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70%以上的地方债务是投资性的。
  对市场来说,必须认清一点,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允许金融风险的有序释放是中央乐意看到的。
  金融改革肯定会继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深化。也正如李克强答问中透露的,今年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意味着,若改革得当,金融风险不仅可控,还能转危为机。
中国没有输出通缩,是“被通缩”
  记者:近几个月中国CPI涨幅一直维持在1.5%左右,今年1月更是只有0.8%,所以我觉得中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中国是全球通货紧缩的输出者,对此您怎么看?
  李克强:关于通货紧缩,国际上对这个提法有多种解释,比较一致的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物价总水平持续出现负增长。中国CPI或者说物价总水平1月份是正增长,2月份涨幅比1月份更高,所以不能说中国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虽然中国现在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但并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缩,你说叫“输出者”,实际上我们是“被通缩”。

解析:通缩降物价,央行别再放水
  外媒提出“中国是否成为全球通货紧缩的输出者”,问题非常尖锐,李克强给出了否定回答,依据是“去年我们进口了3.1亿吨原油、9.3亿吨铁矿石,量是增的,没有跌,但是价格下来了,主要是因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
  “被通缩”本就不是问题,这涉及到世界经济大环境的低迷。中国进口低价原油、铁矿石,降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扩大了盈利空间,由此导致的物价下跌,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一直以来国内“抗通缩”的声音很大,误把物价下跌当成坏事,非要呼吁央行货币放水来抬高物价,现在李总理否认“通缩”,希望央行不要再进行货币放水。

对房地产因地制宜,分城施策
  记者:去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在下滑,所以很多中国人都到海外去买房子,当地房价随之被明显抬高。请问总理,中国政府会担心由此引发海外市场的强烈反应吗?今年政府是否会出台新政策来促进国内房地产市场?
  李克强:房地产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国国土面积辽阔,有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情况各异,所以我们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责任,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中国城镇化进程还在加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是刚性的,我们鼓励居民自住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解析:房地产不崩盘,信贷会松动
  对房地产的态度在去年的记者会上已经明确,今年继续强化。
  从需求端来看,“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大部分人口增长较慢、供需较为平衡的城市已经先后放开限购。
  李克强强调“需求是刚性的”,一方面表明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崩盘风险,另一方面意味着对合理的刚性住房需求必须支持,不能因为控制房价就扼杀掉合理的住房需求。预计下一步可能继续在信贷政策方面有所松动。
  从供给端来看,继续实行双轨制。政府继续保低端,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而中高端则交给市场自发调节。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凤凰财经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