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敢干成官场另类,崇尚人治饱受批评
仇和一路争议一路升迁
2015年03月1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仇和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在基层调研。(资料片)
两会结束了,仇和却“留”下了。
从“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到荣获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改革之星”桂冠,这位明星官员在那么多大考小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却在3月15日让人不由得去重新审视。
本报记者 刘德峰 宋立山 刘帅
为数不多的个性官员
仇和落马的消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就在几天前的小组讨论上,仇和还发言称中国体制最廉政。
3月15日下午,本报记者实地探访职工之家,以此为驻地的山东、陕西和天津三个代表团已先行离京,而云南代表团仍未离开。
据知情人士透露,云南代表团将于16日上午返程,而仇和落马的消息,让云南团的很多成员也感觉颇为突然。
与其他落马的副省级官员相比,仇和无疑更具知名度。他曾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个性官员之一。在中国官场,也很少见有一位地方官员,像仇和一样,引发持续关注。
仇和,1957年1月出生于江苏滨海。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工作。他的仕途起于江苏,直到1996年起任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仇和的仕途之门才在真正意义上被打开。
在沭阳进行为期4年的“铁腕”改革,仇和让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环境较差的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2001年担任宿迁市委书记起,15年来,仇和在争议之中,他的官职从江苏副省长,再到昆明市委书记,直至云南省委副书记。
靠铁腕高效改变城市面貌
从主政沭阳开始,仇和就被看做“官场异类”。
刚到沭阳这个苏北贫困县,仇和便用了“非常规手段”:让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充当“清洁工”,严厉推进环境整治。当然,两周之后,环境确有明显改观。
他的强硬风格让当地官员始料不及,开会迟到,就要被罚款50—100元。而面对社会治安整治不力,仇和在全县政法工作会议上断言“警匪一家”,顶撞他的公安局长则在几个月后被免职。次年,新任公安局长就查出沭阳5年来非正常保外就医、非法取保候审人员达1884人。其后,沭阳一夜之间调动41个派出所长异地轮岗,对嫌犯展开追捕。仅1997年一年,全县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656起。
仇和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事后遭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他让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他还强令国企改制“以卖为主”,卖掉医院、学校,筹集城市发展资金。
几经整治,沭阳面貌一新。1999年初,宿迁市委甚至发出“全市学沭阳”的号召。
在反腐上,仇和也见成绩。他扳倒了前任沭阳县委书记,一年就查处党员干部243人,其中包括7名副县级以上领导。
在沭阳的主政方式奠定了仇和日后的为政风格,这种高效率的治理方式,让仇和赢得了“铁腕书记”的称号。不过,也有人认为他“激进”、“独断专行”,是“酷吏”,讲人治不讲法治。
牵扯昆明土地城建腐败
2007年12月,仇和从江苏空降昆明,他一并带来的,还有在宿迁就已成型的施政方式。
仇和在履新大会上表示,要在全市上下来一次思想的大解放,“形成一个新的冲击波,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清除一切影响发展的制度瓶颈。”
“招商引资”仍是仇和施政的重点领域。他要求领导干部参与招商引资,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理念,各部门必须有1/3公务员到沿海地区去招商,昆明全市为此成立了35个招商局分赴全国。
仇和履职昆明后的另一项工作,便是城中村改造。仇和曾表示,城中村是顽疾,只要“一次大火,这里就是火化场;一次地震,这里就是坟场”。他一声令下,七村开拆;次年又对336个城中村展开大规模拆迁。
而据媒体报道,仇和被查,就牵扯昆明土地城建系统的腐败问题。
随着仇和的落马,他当年留下的“语录”让人重新审视。
“不要截然把人治和法治当成是非的两极,承认宿迁的现状的话,能不能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呢?”这话今天听起来让很多人不舒服。
2004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就写到,“仇和的政绩,还很难说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仇和现象’的巨大隐患,是民主与效率对立困局的集中显现,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如今,人民日报客户端评论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这样依然崇尚人治,不把法治当回事的官员,确实应该成为被批判的对象。而单从他身上的负面标签上来看,仇和落马也绝非偶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