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兴烟霞 畅神笔墨
2015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周石峰2014年艺术探索
□周石峰
  1962年9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国家艺术基金聘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副秘书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享受政府专项津贴。出版有《周石峰轻烟山水》等多部画集。
  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中国画》、《中国美术》等美术核心刊物,《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画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美术报》等均有专题专版发表作品,论文。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湖南卫视曾拍摄电视专题片。
  过去的一年对周石峰来说是跨越的一年,是艺术历程中具有转折性的一年。这一年,他从湖北美术院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工作,这对生活于南方的他来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创作环境。这一年,他在艺术上的感悟进入到探求文化内核的层面,他将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精粹糅合进轻烟山水的创作中,在画面中再点以彩霞,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立体。
  学习、写生、办展、出画集......忙碌的创作与工作充实着周石峰2014年的艺术生活。工作的调动并没有让他手忙脚乱,性格淡然的他显得更加从容。他曾在2014年出版的《无心出岫——周石峰轻烟山水釉下画瓷新作选》的序言中表示出,在京等待工作调动时远离尘嚣的惬意,于行政工作之外,清闲时光中内心的轻松和淡然。这种淡然,表现在作品中的是山色似在有无中,情意深藏有无间的那种飘渺和朦胧,更显空灵和深邃。周石峰作品中“淡、雅、柔、静”的文人修养在精神本质上也是对传统意象的深究。
  周石峰不仅于朴素的笔墨中创作属于自己的轻烟山水,更有意无意的将传统文化寓于山水画创作之中。他将目光聚焦于蕴含丰富主题思想和含蓄意境的中国园林艺术中,特别是到北京工作之后,更加方便的畅游于皇家园林中。他说:“中国园林艺术创作中‘意境’的产生与中国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园林艺术具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底蕴,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人讲究艺术心境与自然完全融合的艺术要旨,从中体会‘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闲适心情,所以到中国古典园林中写生和研究园林艺术是我深挖传统的一个切入点。”在作画的过程中,周石峰将具体的笔墨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恬静淡雅的趣味以及含而不露的思想相结合,运用于自己的轻烟山水创作之中。周石峰很谦虚的评价自己之前的山水画创作,在气势上胜于精神内涵,而自注重深研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来,才一步步增加自己艺术创作的深度和厚度。他从中国园林美学出发上再回归到大山大水中,寄情于山水,追求虚幻空灵,天人合一的艺术之境。
  周石峰笔下的山水不是空想臆造出来的,他游历大自然的千山万水,创具有独特绘画语言的作品风貌。写生占据他创作生活的大部分,2014年,他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分别到黄山、无锡、苏州及北京周边的皇家园林等地写生。他说:“写生是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可以接地气的感受生活,在近景写生的过程中,可以聆听他人观画的感受、想法和评价,在交谈的过程中,能够对艺术的理解更深刻。”
  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有相对独立的评判标准,但都追求高品质的创造性及创作风格。在过去的一年,研究方向的明晰化是周石峰探索道路上的重要成果。他从湖北到北京,参加展览的层次不断提高,周边朋友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探索激励着他创新求变,这也促使他对自己的作画要求更加苛刻,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绘画语言体系。他在明确创作与研究方向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学习。他如烟的笔墨使观者的精神能在这空幻深意的境界中漫游,在近作中,画面中略施彩霞的轻烟山水,打破了灰蒙蒙的画面效果,色彩的运用更显画家掌握画面的能力。沉浸于艺术的探索中,他有感于一个画家应该承担起一份责任,贴近中国文脉,在传统文化深厚的京城主流化意识的影响下,创作出雅俗共赏的艺术作品。
  在将来的日子里,周石峰表示将继续游历北京周边的园林,山水,感受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将这深富文化含量的园林艺术揉进他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将纯化笔墨语言,加深中国文化内涵的解读。这也是他将来艺术创作与研究的重点,畅神于笔墨之间,也让人更加期待他的艺术探索成果。           (胡敬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