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驾猛于虎
2015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手把方向盘,安全是第一要义。在威胁驾驶安全的各种因素中,“药驾”常常被忽略,而诸多事实证明,药驾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酒驾。小小药丸威力大,害人害己危险多。不少药物会引起如头晕、耳鸣、嗜睡的副作用,导致驾驶员反应时间延长,不能正常操作刹车、转动方向盘等,甚至不能正确认识道路上的行驶线、岔路口、红绿灯等,造成不小的安全隐患。
本报记者 陈晓丽
  七大类药物
或影响驾驶安全

  据报道,近日,重庆市一辆越野车在闹市区连续撞了六辆车,被撞车辆损毁严重,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经过调查,事故是司机在开车时犯困所致,而犯困原因竟然是开车前吃了感冒药。如今,大家都知道不能酒驾,但对服用药物后驾驶的危害却知之甚少。实际上,因药驾导致事故的例子并不鲜见。
  哪些药物会危害驾驶安全?应如何科学服药才能保证出行安全?本期,记者采访了山东省交通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刘学红、济南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俞淑文。
  我国现行的交通法规还没有针对药驾的相关规定,也没有检测方法和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虽然尚无关于药驾的处罚规定,但事关生命安全,还是应当多多了解。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七大类服用后可能会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分别是: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以及抗高血压和降血糖药物。
  刘学红说,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视神经、耳神经产生副作用的药物会降低驾驶员的观察判断能力,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药驾,
不仅是打瞌睡

  在理论上,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有以下类型。
  对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产生影响的药物,包括催眠药、抗抑郁药、消炎镇痛药和抗过敏药。这类药品使用广泛,如催眠药和抗抑郁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安定类药物,如巴比妥类抗癫痫药物,服用后能使人安睡,即使到了次日,仍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物中含有的盐酸多塞、阿米替林与氟西汀等成分,会产生眩晕、困倦、嗜睡与视物模糊、肌肉震颤等副作用;有风湿病的患者常使用消炎镇痛药,如含有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成分的药物,服用后会有头痛、眩晕、困倦与视物模糊、耳鸣等反应;抗过敏药则经常用于感冒人群,如此类药物中的非那根、氯苯那敏、酮替芬、曲尼司特等成分,会引起眩晕、头痛、倦怠、嗜睡、乏力等反应。
  其他影响相对较小,但也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还有镇咳药、平喘药、降血压药、抗生素、抗心绞痛药、抗消化性溃疡病、解痉止痛药、止吐药、驱虫药、抗心率失常药、妇科用药、降糖药、泌尿系统药物等,其中的主要成分可能会引起瞌睡、眩晕等副作用,服用此类药物后尽量不要驾驶。
  有人也许会问,需要服用这些药品,但又有要紧的事情必须开车,怎么办?医生建议,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有其他可替代的中药制剂,或者减半服用。刘学红说,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不论是哪种药,所产生的反应个体化差异都很大,很难笼统地给予大家更换药品或者减量服用的建议,必须根据患者体质具体情况及病情酌情修改药物。
天麻、人参、西洋参
也会影响驾驶

  药物的半衰期有长有短,因此,“服药多久后就能开车”并不能一概而论。
  在法国,药品生产商通常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药品分为四个等级,并在药盒上以不同颜色标示,以起到警示作用。在我国,目前没有相关的划分标准,因此,服药前,您可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几个项目,除了严格遵循剂量服用外,若感觉有眩晕、瞌睡、视物或听觉模糊等副作用,应注意尽量避免开车。
  俞淑文提醒大家,到医院就诊时,可以在医生开药方前说明需要开车等特殊情况,医生将在病情治疗许可的条件下,尽量避开影响驾驶的药物。尽量不要自行到药房购买药物服用,尤其当不同种类的药物副作用叠加时,危险性也将加倍。
  此外,人参、西洋参制剂属保健品,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不少人喜欢用来强身健体,但大剂量、长期使用对中枢神经会有刺激和兴奋作用,容易出现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意识混乱等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在中药中,天麻对神经中枢有镇静作用,与人参的效果相反,但可能会引起头晕反应,服用含天麻成分的药品并驾驶时也应谨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