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商家玩失踪大把养老钱打了水漂
买保健品被骗,20位老人维权9个月
2015年03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秦雪丽

  “我一大早就来了,就是集中大家一起反映一下这个事。”3月15日上午10点,在万达西广场芝罘区3·15活动现场,70岁的张老先生手里拿着一张投诉书,他的另一只手里攥着一张写满名字和电话的白纸。张老先生说,上面登记的这些老人,年龄都在70岁上下,他们在维权中认识。
  去年6月份,张老先生与这些老人参加过一个销售保健食品的讲座,现场交钱后,商家却玩起失踪。到现在9个月过去了,问题还没能解决。
  20位老人买保健品被骗,来到现场维权,本报记者找到当事人了解情况。
 本报记者 吕奇 摄
  先办参会证,到场就送小礼品
  张老先生介绍,2014年6月19日,他在路上接到传单说有一个健康讲座,便准备去听听。“想要听讲座,得先交10元,办一张参会证,否则不让听,不过会议结束时10元就会返还。”地点在烟台发电厂对面的一个酒店里,大约有200人参加。
  “会议开了3天,商家也赠了不少小礼物。”除了赠送礼品,会议现场还有一名来自北京的专家讲解相关健康知识,随后便是推销产品。“现在想想,3天的讲座,就是洗脑的过程。”对方推广销售的产品为金晚霞牌王浆胶原蛋白,称这款产品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软化血管、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为了让大家相信,现场,商家还做起实验。”与张老先生一同维权的蔡先生回忆,商家从台下叫了一位老人上去,在一个水杯中滴了几滴鲜血,并把药品溶解到其中,血液快速扩散溶解了,以此来证明这款产品的疗效。“现在想想,这个实验能代表啥,但当时晕晕乎乎地就相信了。”
交了万余元,退了货钱却不给了
  蔡先生说,会议第二天下午,对方开始推销产品,每箱售价3700元,并给出了诸多优惠条件,称订单接受时间最晚截止到当天下午3点,在当时的紧张气氛下,他交上了3700元,订购了一箱,而张老先生则下了3个订单,交了11100元,对方当场给开了收据,并给了产品。
  “拿回家发现其中一箱少了4盒,我就感觉不对劲,对这个商家和产品产生怀疑。”第3天开会的时候,张老先生便把产品提了回来,提出退款,“商家看了看,收下了保健品,称过两天会退款,“当时心想有发票,也没过于争执,想不到商家却玩起失踪。”
  像张老先生没得到退款的人并不在少数。“有些老人交钱后,没产品了,让先等等,最后就没信了;有些申请退货,退了产品,钱却一直不给。”张老先生说,为了将上当受骗的老人集中在一起维权,他一直打听,目前已有近20人加入。
  张老先生说,事后,他联系了会议的一名刘姓负责人,但对方开始说让等等,再后来就说自己出车祸了,在医院住院,再到后来,干脆不接电话了。后来,张老先生想起会议现场曾悬挂着烟台知新科技有限公司答谢会的横幅,于是他们联系了公司的田姓负责人,但对方现在不承认此事。
维权9个月,希望更多人一起维权
  根据张老先生提供的电话,记者拨通了烟台知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田姓负责人电话,对老人买保健食品上当的事,这名负责人说,自己公司并没有举办过这个讲座,也并不销售保健食品。
  “公司一直是做饮水机、净水设备的。”田姓负责人说,他们公司成立已久,在烟台有一定名声,下面也没有一个刘姓的经理,可能是有人冒充他们公司举办保健食品讲座,欺骗老人。
  对田姓负责人的说法,张老先生并不认同。张老先生说,他们曾在会场见到过对方,也曾到公司找过,第一次去的时候,对方承认去了会场,而第二次找的时候,对方不承认了。而会议现场的刘姓负责人电话已经是空号。
  自2014年6月19日至今,已有近9个月时间,张老先生说,这些老人的经济损失有8万多元,他也曾到工商消协投诉,也到公安报过案,但目前还没有解决。“应该还有很多老人上当。”张老先生希望遇到此事的人尽快和他联系,也希望知情人提供更多线索和证据,大家一起来维权。
吃“降压”保健品 4个月血压降不下来
  吃“降压”保健品,4个月血压不降……在今年芝罘区3·15维权活动现场,保健品夸大宣传、退货难成为多数老年人关注的焦点。
  刘师傅和老伴带着没吃完的保健品和收据来向芝罘区市场监管局投诉。“我老伴儿今年71岁,血压高,去年11月份花5000多元买了两个疗程的‘降压’保健品。”刘师傅说,现在吃了4个月,血压老是降不下来。
  于女士买保健品花了近12000元。“我心脏不好,当时说花3980元买了之后按月分期再退给我,相当于免费吃,就买了。”现在还有2000多元没退。“吃了也不管用,还有些都没开封。”
  记者在现场遇到不少有过类似经历的老人。老人对保健品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夸大宣传和退货难两个问题上。
这边还在诉说 那边已开抢免费茶
  一大堆老人聚在一起尚未听完其他老人讲述的买保健品被骗的事,转身看见有公司免费赠送“神仙茶”,径直过去排队。
  一家经营桑叶茶的公司正在现场为排队的老人免费发放桑叶茶,只要留下姓名、联系方式等,就可以免费领取一盒桑叶茶。不少人闻风聚了过来。现场约有40位老人井井有序排队等候。
  5分钟过后,发放赠品的工作人员喊道:还剩最后10盒,领完即止,后面的老人不要再排了。
  有的老人心里有些不满,冲着前面喊“都排很长时间了”。此时排在前面的老人开始拥挤,最前排的老人抢着登记自己的信息。
  工作人员皱着眉头大声喊:“不要再登记了,已经发完了。后面不要再挤了。”展台的桌子被老人挤得错了位,有些老人被挤得受不了,自觉离开了。
  记者从工作人员提供的宣传资料中了解到,桑叶茶能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还美容养颜,是不影响休息的“神仙茶”。
  本报记者 张晶
如何简便区分 保健品和药品
  如何简便区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
  据介绍,保健食品上都有天蓝色、呈帽形的专用标志,俗称“蓝帽子”。
  区分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可以查看包装上面的食品标志,保健食品有“蓝帽子”标志,如果没有就需要注意。
  而区分保健食品和药品时,最简便的方法还是先看是否有“蓝帽子”标志;药品的话都有“国药准字”4个字。
应注意保健品 五大宣传陷阱
  芝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出了5个常见的保健品宣传陷阱:健康讲座、免费活动、权威证明、专家义诊及药到病除。
  很多商家在宣传的时候,多把疗效挂在嘴边,很多老人迷信这些东西带来的健康效果而选购,但是尝试之后发现其实没那么神奇,才出现很多投诉案例。
  保健食品并非药品。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保健食品起的作用包括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等,并且同一配方保健食品申报和审批功能不超过两个。意思是说,保健食品只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代替药品,宣传的功能按规定也不能超过两种。
  本报记者 张晶
反思:老人屡屡上当,根源究竟在哪里
  本报记者 秦雪丽

  “那个时候,我真感觉卖保健品的销售人员,就像自己的儿女一样,甚至比儿女还亲。”一位曾经上当受骗的老人如此感叹,她生病住院的时候,销售员经常去陪床,端茶倒水,一声一个大妈,让她心里很温暖。也正是这张感情牌,让她放下了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老人屡屡上当,根源究竟在哪里?“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山东人大代表王全杰认为,有老人自身的原因,有子女的原因,也有社会的责任。王全杰说,老人的知识结构比较老化,思想单纯,很容易轻信一些不良商家的虚假夸大宣传。
  “相比年轻人,老人比较清闲,对身体健康也格外关注。”王全杰说,再加上子女工作繁忙,与老人沟通交流不够,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加大老人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概率。
  “在国外,保健食品非常普遍,食用者不在少数,但你看不到那么多乱七八糟、夸大功效的宣传。”王全杰说,恰恰相反,国外的保健食品商家在这方面显得很“低调”,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商家可能要背负巨额的经济罚款和处罚。
  “一些商家缺少社会责任感,整个国民素质也有待于提高。”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需要多管齐下,王全杰说,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不良商家的不良行为加强惩治,此外,多针对老人组织一些消费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
价格虚高让矛盾更突出
  “性价比太低,是国内保健食品矛盾一直不减的主要根源。”多年来,长期致力于保健食品投诉检查的烟台工商人士李先生说。
  李先生认为,国内的保健食品价格普遍偏高,一盒售价动辄数千元,可谓高档产品,在宣传上一些商家又往往信誓旦旦、夸大功效,老人满怀期望地花高价购买食用后,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矛盾势必激化。
  李先生说,他曾经查处过一家销售老人保健食品的不良商家,在查对方账目的时候,发现一瓶保健食品的进价是7.24元,而他们的售价则是每瓶高达528元,中间的利润空间大得惊人。“这种畸形的虚高价格,使矛盾更加突出。”
  李先生说,在国外,保健食品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食品,售价大都在10美金左右,有的还更便宜,作为一种食品的辅助,很多人都在食用,商家和消费者都很理性。“国内一些商家把这个东西炒得过了,没有回归理性,如果保健食品价格亲民,也许投诉和矛盾会少很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