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本报记者登上车,开始了一天出租车司机的工作。
本报通讯员 冯磊 摄
体验者:本报记者 孙越 体验对象:出租车司机 体验时间:2015年3月15日9点至下午3点
出租车目前已是不少市民出门的重要交通工具。一年四季,我们可以在每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见到穿梭的出租车,以及驾驶座上的司机师傅。15日,记者在体验出租车司机工作的同时,也领会了这份工作的艰辛与快乐。
司机冯师傅: 乘客的每句感谢 坚定了从业信念
15日上午9点左右,记者与出租车司机冯师傅如约在文化西路相见。冯师傅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衣着干净整洁,侃侃而谈。当谈起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行业时,冯师傅告诉记者:“我虽然干这行快5年了,在过去5年的职业经历里,每天至少工作6-8小时。虽然辛苦,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
“走!咱先去北外环加满气。”冯师傅带着记者前往加气站加气。在前往的途中记者了解到,冯师傅今年近30岁,2010年从事出租行业至今,家中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已经8岁,小儿子也快到入学的年龄,自己所驾驶的出租车为承包性质。“做我们这行成天在外忙活,每天工作到凌晨3、4点,收车回家看到熟睡的孩子,让我心里总是感到对家人的欠缺与愧疚。”冯师傅说,“现在出租车行业也不比往年,机动三轮车抢客太严重,昨天一天的营业额才不到400元,曾经我爱人劝我换个行业,但每当将乘客送往目的地之后,听到他们感谢的言语后,让我更加坚定从事这份行业的信心。”
记者“上岗”: 手忙脚乱之余错失两单
9:45分,在出租车加满气后,记者正式“上岗”了。冯师傅首先查看了记者的驾驶证,并详细的介绍了驾车的一些安全事项。记者了解到车内的防护栏虽然已被撤掉,但在车内安装的高清摄像头,能够通过卫星定位监控每辆车车内的情况,以及在很隐蔽的地方有一安全按钮,该按钮可将车内继电器烧坏,如发生特殊情况可使车辆无法行驶。
记者驾驶出租车通过龙山路返回市中心途中,由于第一次驾驶营运车辆较紧张,没有注意路边打车市民情况,错失了两位乘客。“做咱这行的车速在40迈时,眼睛得放在60迈上。”冯师傅讲道。接着他看了看时间说:“今天是星期天这个点咱去三角花园那片去看看,预计打车的人会不少,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在较繁华地段来回拉客,也固定了我们行驶的范围。”记者随后驾车来到三角花园,正如冯师傅所讲记者接了第一单生意,“哥去哪?没事我是压车的上来吧!”冯师傅见乘客疑惑解释道。“去吉品街。”乘客回应道。
快到吉品街时冯师傅提醒道:“前面那个红绿灯不能直接左转,想左转得直行后掉头才行。”乘客听冯师傅向记者提醒后说:“你这个师傅不仅教的认真,红绿灯情况摸的也挺清楚。”
活一多 根本就停不下来
送完第一位乘客后,车内“快的”订单不断,记者手忙脚乱,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冯师傅在快的软件接了一则订单后,向记者提供最为便捷的道路信息。冯师傅说:“做我们这行,刚上来都找不到‘门路’,时间一长了就知道在什么时间容易接客,什么路段容易堵车等情况了。”
中午12点左右,记者先后在文化路、胜利路、光明路等地接客。“今天的活还不少,做我们出租行业不仅要掌握每段道路的情况,还要根据不同乘客所到的目的地,考虑下一次行车的路程,以便于下次接送乘客制定路程。”冯师傅向记者介绍道。随着中午车流量较多,考虑到打的市民逐渐增加,记者将出租车移交给冯师傅。
“现在打车的市民比较多,市中区主干道上堵的也挺厉害,你看前方红绿灯下就有位市民要打车,许多市民不了解在红绿灯下是不能打车的,很多人不知道还以为我们拒载,所以就有市民向我们公司投诉。”下午1点30分,记者发现冯师傅没有停下吃饭休息时便咨询原由,冯师傅告诉记者:“我们出租车拉客全看点,如果像今天打车的人这么多,我们别说吃饭上厕所了,根本就停不下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