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的公益
夫妻接力捐款,家中预算常超支
2015年03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志展带着儿子献爱心的照片在栖霞公益圈里火了。  (受访者供图)
     爸爸肩扛手提,儿子在后追赶,一张父子献爱心的照片,在烟台公益圈里从年前火到年后,殊不知加上没有出现在照片中的妈妈,这一家人多年来都在公益的路上走着。爸爸陈志展是栖霞的一名民警,妈妈丁燕则在信用社工作,几年的公益下来,一个出力,一个帮公益组织管账,在夫妻影响下,每次走访,年幼的小儿子也每每捐出自己的零食。
  本报记者 孙淑玉
从上学起就为患病孩子汇款 “过年过节很多陌生人发来祝福短信,看着心里就很温暖。”
  积满深雪的村路上,爸爸扛着大米艰难前行,儿子小跑紧随跟在后面。当这张照片在义工群里火起来时,陈志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曾因家庭变故险些辍学,深知贫困的滋味,大学期间陈志展就陆续通过银行为贫困家庭和个人小额汇款。
  从不留汇款单据也不会主动和捐助者联系,但只要报纸或电视上有关于孩子的求助报道,他总会悄悄汇出善款。“孩子始终是最牵动人心的,每次看了都会舍不得。”
  从2011年起,陈志展和妻子丁燕参与发起栖霞“爱的传递”公益团队。团队里男义工少,周末节假日只要有时间,陈志展都会开车带着女义工们落实孩子们的情况。遇上资助款项不能及时到账的情况,陈志展和丁燕还会悄悄给孩子垫上学费和生活费。
  “过年过节很多陌生人发来祝福短信,看着心里就很温暖。”几年来,从不保留捐款单据的陈志展从来舍不得删掉手机里那些陌生的短信。
只要心安,付出就值得 夫妻俩每年捐款数额不下2万元。
  整理着公益团队的捐款账单,从信用社下班后的丁燕并没有时间放松。自从2012年4月5日丁燕的助学账簿上记下第一笔助学账以来,2370多笔助学账已在她的账簿中被记录下来。
  在团队义工和好心人眼中,丁燕是最靠得住的管钱人,但生活里的她却常让陈志展头疼,夫妻俩接力捐款,常让家中预算超支。
  父亲因病去世,哥哥患有小儿麻痹症,不忍妈妈受累,深深(化名)想辍学打工,丁燕悄悄送去3000元善款。走访过程中得知西城镇徐家沟有个孩子,因为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跟随70多岁的奶奶生活,丁燕又悄悄给孩子买了衣物。
  一笔笔善款,数额虽然不多,但夫妻俩累积起来每年捐款数额也不下2万元。
  在夫妻公益的路上,年仅10岁的小儿子陈岩霖也总是与他们相伴。“妈妈,我想把这个玩具带上。”常年跟着走访调查,10岁的陈岩霖已经对周末的行程了如指掌
  “每人多做一点,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一点。”丁燕说,做公益是个良心活,只要心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愿孩子们的笑脸常驻我们心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