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的地还没干,下拨学生又来了
大学生扎堆做公益,不少人为“刷分”
2015年03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济南长清崮云湖敬老院,大学生通常都是一来来一群。(资料片)
     “这几天没有学生来,都去搞3·15的活动了吧。”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许多大学生社团都举办了各种公益活动。但在一些福利机构中却少了学生的身影,这让很多“被”献爱心的人感觉稍许轻松,考核功利化让大学生公益陷入了怪圈。
  本报记者 王光营 实习生 徐宁 单文怡
学生一来,老人想关门 前一拨学生刚走,下一拨又来了。
  “以前周末学生挺多的,不过这周人少点儿。”15日,在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敬老院,王爱英正在照看老人。与以往不同,这个周末的敬老院显得有点冷清。
  而就在同时,位于长清科技园的多个高校把公益展台摆进了社区,有法学院的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有理工科的学生现场展示制假技巧,更有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现场演示推拿手艺。
  一位参加活动的学生说:“这是学院统一组织的活动,参加是有加分奖励的。”当被问及这样的活动是否经常举行,学生尴尬一笑:“一年里头就这一次。”
  敬老院工作人员介绍,学生们平时都是组队来敬老院,和老人们说说话,有时还会带来面粉和肉馅包饺子。
  “一共才20多个老人,学生一次能来六七十人。”在这里住的老人大多没有儿女,有大学生来陪老人们解解闷,王爱英很高兴,但来的人多了,她也不免有点小意见。
  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孙静说出了敬老院的担忧,学生们经常喜欢扎堆来,光拖地擦玻璃就有十几个人。“这个社团刚拖完地,水还没干,下个社团来了又拖一遍。”
  据介绍,往往一个老人就有十多个学生陪着聊天,爱热闹的老人还比较高兴,那些爱清静的老人,只得躲出去或者把门锁了假装不在。

十多所高校轮着来,学雷锋为了加分 “打扫一下卫生,陪老人聊天,然后拉横幅拍照,志愿服务就算完成了。”
  “我们曾设想组成一个十人的志愿小分队,每周固定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山东师范大学一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孙宁秀表示,只有去的次数多了,熟悉了每个老人的生活习惯,效果才会好。“但这种设想实现起来非常难。”
  以位于长清的大学科技园区为例,这里有十余所高校,而周边的敬老院则只有一所。“一做公益就想来敬老院,肯定人满为患。”
  “如果不列入综合素质考核,大家也不会一窝蜂地来。”不少学生道出了扎堆做公益的难言之隐。
  据悉,目前许多大学都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列入综合素质考察的内容,这种规定在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同时,也让部分学生做公益的动机不再单纯。
  “有的学生如果测评所需的分数不够,就会跟着社团做活动‘刷分’。”学生黎征告诉记者,自己寒假也曾去聊城的敬老院做过一周的志愿服务。“打扫一下卫生,陪老人聊聊天,然后拉横幅拍照,志愿服务就算完成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