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400年老石刻惨遭涂鸦
因自然风化和游客破坏导致损坏严重,亟需保护
2015年03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位于华山山顶的一块嘉靖年间的碑刻,被乱涂乱画和自然风化,导致损坏严重,石刻上可看见“嘉靖”两字。    本报记者 蒋龙龙 摄
  ◥位于华阳宫院墙西侧的一处石刻,因自然风化,已经很难辨认字迹。 本报记者 蒋龙龙 摄
     历城华山为济南的著名景区,也是著名的“齐烟九点”之一。华山在明代之前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不少文人骚客更将其誉为济南第一名胜,历朝文人墨客在华山上留下了不少石刻。近日,有碑刻爱好者向本报反映,华山景区多块具有400多年历史的石刻因自然风化和游客乱涂乱画而破坏严重,亟需保护,石刻背后的文化价值也亟需挖掘。

  本报记者 蒋龙龙 
实习生 王伟 王宫钦  
石刻历史悠久,被风化模糊不清
  市民马先生家住在历城区华山镇华山风景区附近。马先生告诉记者,华山景区曾经是济南最有名的景点。在古时候,不少文人到了济南,“都要去爬华山,并且要到华山上刻字留念。”因此华山上有不少文人的摩崖石刻,“不少石刻为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留存下来,有几百年的历史。”
  马先生介绍,有一块石碑上面写到“癸巳年”,为嘉靖年间所雕刻,“2013年便为癸巳年,60年一个甲子,到现在已经超过了480年。”他告诉记者,目前发现的摩崖石刻在10块左右,“可能还有些没有被发现的。”
  不过,马先生对现在这些摩崖石刻的前途却倍感忧心。“有一块为明朝袁洪愈的《游华山漫记》,原先位于吕祖庙的后墙,现在在山间的吕祖庙内,算保存比较好的摩崖石刻。”不过大部分石刻风化很严重,“字迹都模糊不清了,而且山顶的一处石刻被游客乱涂乱画,损坏十分严重。”

游客乱涂乱画,石刻损坏严重
  17日上午,记者来到历城区华山脚下,看到平地突起一峰,华山宛如利剑一把拔地而起,十分壮观。顺着主山道向上爬去,在马先生的指引下,记者首先来到位于华阳宫后院院外西侧的一处石刻前。只见此处石刻风化较为严重,要趴在石刻上才能看见刻字的痕迹,稍远观望,几乎看不出这是石刻。
  顺着山道,在一处平台,记者看到了一处“佛教居士功德林”的石刻,石刻字迹清晰。据马先生介绍,此处为民国时期所书,因此字迹较为清晰。
  沿着山道向上爬去,随后看到了另外一处石刻,此石刻有几十字,并有“顾廷珪”的人名。记者查询发现,顾廷珪为明朝中期人士,南方人。石刻上大部分字迹可见,不过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马先生介绍,“有些字迹前两年还能看见,这两年已经看不清了。”
  记者在吕祖庙周围还发现了两处石刻,有的字还描着红色,有的已经因风化看不清楚颜色。让马先生最为可惜的一块石刻位于华山顶部,记者看到此处石刻还隐约能看见“嘉靖”二字,不过其他的字不好辨认,整个石刻上被游客乱涂乱画十分严重,汇集了白红黑三种颜色。

对石刻保护刻不容缓
  历城区华山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底,历城区进行区内旅游资源普查时,“已经将华山景区内的情况如实上报。”华山景区内的石刻损坏严重主要是因为历史悠久,自然风化严重,“很多石刻都位于山峰向阳面,风化尤为严重。”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全区旅游资源普查时,景区就将石刻损坏的情况如实进行了反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至于什么时间能采取措施、如何保护这些石刻,该工作人员答道,“以后肯定要进行保护,目前还没有接到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划。”
  曹燹为华山文化研究者,他曾经在华山寻找石刻。曹燹认为,这些石刻都是历史上珍贵的文物,有些石刻还没有被发现,“石刻对于了解济南的历史和文化都十分重要,不少石刻背后的文化还没被挖掘出来,就风化辨识不清了,非常可惜。”
  马先生认为,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对石刻的损害将急剧加大,因此保护刻不容缓。他建议随着华山片区的开发,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投入技术力量和财力保护这些石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