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评价她“独来独往有志气”——
奇女子周铭洗二三事
2015年03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934年周铭洗(前排居中者)与圣功教师合影
  上世纪30年代的周铭洗
     周铭洗,一位温婉而恬静的湘女,出身于书香门第。1916年她和六姐周俟松就读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受到当时是该校学生会领导的邓颖超的影响,一起参加游行和请愿,结下了深厚的同学友谊。邓颖超曾评价她“独来独往很有志气”。周铭洗后来与青岛结缘,执教国立山东大学、青岛圣功女子中学,成为投身青岛早期现代教育的女性代表。任圣功女子中学校长期间曾邀请老舍到校作报告,还托请许地山撰写校歌。
□张洪刚            
  与邓颖超的同学情
  周铭洗(1904—1996)出生于湖南湘潭,家族世代官宦,书香门第。其父周大烈早年与陈叔通、姚华一起留学日本,宣统时为吉林民政厅长,曾为陈师曾、陈寅恪一家的私塾教师。
  民国初年,周铭洗和姐姐周俟松随父亲从湖南家乡来到北平,于1916年考入了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五四运动时期,时年15岁的邓颖超积极发动同学参加爱国运动,她和郭隆真、张若名等人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周俟松、周铭洗姐妹正是在这场爱国运动中结识了邓颖超。
  周俟松、周铭洗姐妹后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于1928年毕业。周俟松毕业后先后在武昌第一女子中学和北京女高师附中任教,后来成为我国著名教育家。周俟松的丈夫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周铭洗毕业后,旋即赴美留学,两年后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国立山东大学、青岛圣功女子中学任教。1949年赴美国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1984年6月,周俟松收到邓颖超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周铭洗。“周俟松学姐:收到你三月八日给我的信,使我喜出望外,极为欣慰。对于你的姓名、模样,我记得很清楚,还有当年许多的同学我也未忘记。我记得你是姊妹二人,叫周铭洗的是姐姐还是妹妹,我记不清了,此事确切吗……”这封信虽不长,但写得真挚而充满感情。周俟松接信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自周俟松姐妹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后,阔别七十年来第一次收到邓颖超的来信。
  1986年9月,周俟松被邀请参加其父周大烈在日本留学时的挚友陈叔通110周年诞辰纪念会,借此周俟松拜访邓颖超。邓颖超在中南海和周俟松见了面,会谈中邓颖超问起了周铭洗的事。周俟松随即介绍了妹妹周铭洗的情况。邓大姐说:“她独来独往很有志气,回来时,一定要邀她来叙谈。”
  这一年的深秋,周铭洗从美国回国探亲住在周俟松家,周俟松把在中南海拜见邓颖超一事告诉了她。周铭洗随后到了北京,住在海淀区双榆树西里她的五姐家。当邓颖超得知周铭洗住在北京的时候,遂盛情邀其到家中做客。那天,周铭洗穿了一件绿色上衣,邓颖超让警卫从院子里采了许多鲜花送给她,周铭洗捧着它们高兴地照了许多照片,留下了那难忘的一刻。
  邓颖超同周俟松、周铭洗姐妹的这段同学情,已鲜为人知了!
曾执教国立山东大学
  照片中的周铭洗,穿着一件深色旗袍,微微上扬的嘴角永远定格在了上世纪30年代的青岛。
  1932年9月,周铭洗应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的邀请,受聘为外国文学系讲师,讲授英文课程。据周铭洗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学生柳即吾回忆:我是1931年考入这个学校,于1935年毕业的学生……当时的名教授和名讲师,外文系有水天同、李茂祥、戴丽琳(美国人)、陈逵、周铭洗、郑成坤、赵少侯、葛其婉(德国人)、孙方锡、邓初(兼校医室主任)。据《国立山东大学教职员调查表》记载:周铭洗,湖南湘潭;履历,北平师大毕业,美国圣德助撒大学研究,北京大学讲师;外文系讲师,任职时间,1921年9月(民国)。
  1933年7月,周铭洗离开国立山东大学,任职于青岛圣功中学。周铭洗为什么离开国立山东大学呢?现任职于青岛市教育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的翟广顺分析认为:周离开山大任职青岛圣功女中,可能因为圣功校长林黄倩英的突然离职,必须找个有宗教背景、学历相当的人接替。周在山大任讲师,月薪100元,而在圣功任校长,月薪160元,在当时的青岛中学校长中仅次于市立中学董志学的200元。周的基督教情怀很深,圣功女中是美国教育模式。
  周铭洗于1933年至1934年任青岛圣功女中校长,不仅教高等数学,还能教文学、英语,她毕生没有离开讲台。据她的学生金心回忆:1945年,我考入青岛私立圣功女中。那时日本还没投降,及至开学时,这所由美国天主教于1931年开办的学校,恢复了由修女管理的局面。教我们初一英语的就是周铭洗先生。那时她已是修女,我们称她周修女。
  据周俟松回忆,圣功校歌是姐夫许地山作的,由周铭洗请托。在《青岛的私立圣功女子中学季刊》中刊有该校的校歌:“东海浩荡兮,泰山高崇,圣功介其中。后枕山,前面海,景色优越无穷。壮哉,丽哉,我圣功……”
老舍曾到车站接她
  周铭洗曾邀请老舍去私立圣功女子中学作学术报告。当年,周铭洗通过姐夫许地山结识了老舍。老舍是许地山最好的朋友,他们早在留学英国之前就关系密切。1924年9月,老舍应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聘请到英国任教时,曾与许地山居住在一起,受许的影响开始写小说。老舍讲课之余,闲着没事,看许地山写小说,老舍羡慕,也写。
  1933年秋,周铭洗任青岛圣功中学校长后,有事要去济南,因人生地不熟,许地山便打电报给在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请求迎接。据老舍《敬悼许地山先生》一文中写到周铭洗:“你记得给我打电报,叫我到济南车站去接周校长吗?多么有趣的电报啊!知道我不认识她,所以你教她穿了黑色旗袍,而电文是:‘×日×时到站接黑衫女’!当我和妻接到黑衫女的时候,我们都笑得闭不上口啊。”就这样,由于许地山的关系,周铭洗与老舍及其胡絜青相识于济南,后来成为终身挚友。
  1934年8月,老舍举家来到青岛,老舍任国立山东大学讲师、教授,胡絜青执教于市立女中(今青岛二中)。老舍到青岛后,信邀许地山、周俟松夫妇也来青岛。周俟松曾回忆说“我在1934年曾去青岛。许地山未同行,因那时他在印度,年底才回国。我也曾去老舍家,老舍与地山是老朋友,老舍曾写悼念地山的文章。”胡絜青回忆说:“周大小姐来了,住在周二小姐家中,也曾在我家住过,我曾陪周大小姐游览海滨公园(今鲁迅公园)。”因周大小姐来青,与周二小姐也交往多起来,这样老舍才去圣功女中做过一次讲演。胡絜青所指周大小姐是周俟松,周二小姐是周铭洗。1934年10月,老舍应周铭洗邀请赴青岛圣功中学作了题为《我的创作经验》的报告。老舍说:“觉得我会说笑话,是天生带来的。无从师承,我的创作里面,至少有一半占着‘会说话’的便宜。”
  1949年周铭洗离开青岛,后在美国继续从事教育工作,1996年在美国去世,享年92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