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英雄”孙海洋临邑助人寻子
虽然没有收获却仍不言放弃
2015年03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海洋的孩子至今仍未找到(资料片)。
     厚厚的寻子车票线路不同,但无数次失望后的麻木相同。沧桑的皱纹,斑斑白发,这个40多岁的人已经老了,唯独他的心仍在执着寻找。孙海洋努力地用普通话说着他这次来临邑的目的:帮着杜小华寻找在4年前丢失的儿子杜后琪。孙海洋是电影《亲爱的》中人物韩德忠的原型,孙海洋丢失的儿子至今没有找到,但他已经为无数家长找到了被拐的孩子。
  2014年年底,孙海洋收到一条短信,说德州市临邑县某村一男孩是从包头买来的,目前年龄10周岁。而在孙海洋的寻子联盟里,就有一位正在寻找自己儿子的父亲,他叫杜小华,江西人,他的儿子就是在包头市被拐走的。2011年3月6日晚7点,杜小华在包头青山区一木器厂做工,当时儿子杜后琪在厂门口玩儿。儿子被人拐走前的20分钟,杜小华还看见过孩子,可是之后再也没见着……
  孙海洋与线索提供者取得了联系,搞清楚了小孩所在的详细地址和其母亲姓名。但他们没有报警,因为孙海洋在江西解救的8个被拐儿童全部有真实的出生证明;他在山西解救的一名女孩曾向当地派出所报案称自己是被拐卖的,但民警告诉她,她是亲生的;在河北邢台找孩子的家长遭到当地公安局关押;所有被拐卖的儿童都上了户口……他们越来越不敢轻易相信,只相信亲眼所见。3月18日,记者随从孙海洋、杜小华赶往临邑,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临邑县临盘镇佟庄村。
  在佟庄村,孙海洋打听到了孩子家的具体位置后才选择报警。
  孙海洋的孩子丢失至今杳无音信,但他与其他家长分享了亲子团聚的快乐,而每一次快乐过后都是彻夜的辛酸,而越是辛酸,就越是愿意得到亲子团聚的快乐,他多么希望那样的团聚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杜小华仿佛已对这种快乐着迷,蓬乱的头发下,唯独眼睛还活着。
  “即使不是我的孩子,我也要把他救出来。”杜小华说。在民警协助下,我们得知,孩子是从贵阳市儿童福利院领养来的,并有贵阳市公证处出具的《收养公证书》。孩子在临邑县一家私立学校上学,已得知自己不是佟家亲生,并将《领养证明》拿走藏了起来,在校期间比较叛逆,与父母关系并不融洽。但这个孩子年龄14岁,是2006年被领养来的,与杜小华所找的杜后琪有较大差异。
  但孩子的《收养公证书》是否真实引起了民警注意,随后民警联系了贵阳市儿童福利院,因为地域跨度较大,截至记者发稿时,贵阳市福利院仍未做出答复。“确认孩子身份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采集其DNA。”临盘派出所一王姓工作人员称,考虑到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采取孩子DNA必须经过其养父母同意。最终未能采样成功。   本报记者 徐良
我们不是 毁坏一个家庭
  养母王女士告诉记者,他们结婚十年无子,奔波多地最终在贵阳市儿童福利院领养了孩子,之后自己又生了一个女儿。近十年来与养子有了深厚感情,她不知道做了DNA检测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能理解丢孩子家长的心情,但我是从正规渠道领养的孩子,我也不会失去他。”不知所措的王女士既怕伤害孩子又怕失去孩子。
  孩子在县城上学,3月18日这天的事,没有让孩子知道。
  在临盘派出所,民警为王女士夫妇做了工作,试图说服他们同意为孩子采集DNA信息,但最终没能如愿。在没有得到贵阳市儿童福利院回复之前,孩子不能被确定为“来历不明儿童”,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查和等待。
  而杜小华已经等不及,没有采到孩子的DNA信息,3月18日当天他就离开了临邑,继续寻找下一条线索。孙海洋也离开山东赶往了河南,寻找下一个被拐儿童,临邑一旦有进展,他们会立即赶回来。“我们不是来毁坏一个家庭,因为没有买家就没有卖家。”
  经历了丢掉孩子痛苦的他们对人贩子深恶痛疾,此次的寻子经历已被传到了寻子QQ群里和微博上,即使不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也会给孩子一个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机会。 
       本报记者 徐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