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好媳妇彭秀玲,照顾93岁奶奶和偏瘫婆婆6年毫无怨言
“再选一次,我还会坚持这样做”
2015年03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彭秀玲正在给其卧床的93岁奶奶喂药。
     在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有一个尽人皆知的好媳妇彭秀玲。她伺候患有胃癌的公公5年直至其安然离世,后又照顾93岁高龄的奶奶以及患有偏瘫的婆婆6年多,毫无怨言。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以及打理农活,6年中,她回娘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即便是回家也仅仅是坐坐而已。“长时间见不到这两个老人,我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即使回到娘家,彭秀玲也总是这样说。
  文/片 本报记者 赵念东  
天有不测风云,家里三个老人相继病倒
  18日上午,在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东何桥村东侧的蔬菜大棚中,记者见到了正忙着用竹竿架西红柿的彭秀玲。她个头不高,身体瘦弱,让人很难与能够撑起家庭重担“人高马大”的形象联系起来。
  “前一季刚收完芹菜,大棚内的西红柿种下没多久,不算很忙。”即便是在谈话中,彭秀玲也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过了10余分钟,彭秋玲站了起来,“现在两个老人该吃药了,我回家一趟。”她穿起棉服就往外赶。
  几分钟后,在彭秀玲家中的东屋和西屋,记者见到了她93岁的奶奶以及63岁的婆婆,两位老人都卧病在床。“老人吃完药后,我还不能走,要等给她们解手。”等待的间隙,彭秀玲告诉了记者发生在家中的变故。
  1995年,彭秀玲与小她3岁的马法峰结婚,当时,她的公公和婆婆才40多岁。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春节,一直在外地打工的公公回后来,一天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胃癌。对这个家庭来说,这如同晴天霹雳。而由于工期催得紧,正在广东打工的丈夫马法峰也只是回来住了几天便返了回去。家里的农活、照顾生病公公的重担,便都落在了彭秀玲的肩上。
  祸不单行。2009年3月,患有胃癌的公公因病发离世,奶奶冠心病发作住进医院,婆婆也突然昏倒,经检查为脑血管破裂。一个接一个的灾难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马法峰也辞了广东的工作回到家中。“当时,我感觉整个天塌了下来。”
为照顾生病老人,6年来极少回娘家
  2009年对于彭秀玲一家来说,是一个很难迈的槛。公公病重去世,奶奶和婆婆又分别住进医院。然而,彭秀玲没有后退,她选择和丈夫一起撑起弱不禁风的家。“我现在都不敢想是怎样走过来的。”她回忆道。
  87岁的奶奶住进医院,后来由于病情太重,院方建议放弃治疗。“后来,医院就不让老人继续住院了,但我不甘心。”于是,彭秀玲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让老人住在里面继续治疗,她负责照顾老人,马法峰四处求医。2009年4月的一天,正在县城照顾奶奶的彭秀玲又接到一噩耗,婆婆在吃过晚饭后突然昏倒,后经医院诊断为脑血管破裂。
  “这样一来,她便要照顾两个生病的老人,我也要照看孩子以及打理家中农活。”马法峰告诉记者,每当看到爱人为了整个家庭日夜操劳时,他很是心痛。“村庄上像她这样的妇女很清闲,常常在一起唠嗑、拉呱,而自老人生病后,她便没有过。”为了让妻子少受些罪,马法峰曾向彭秀玲提出过离婚,但被她一口拒绝了。“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好,但是两个人总比一个人承担得多。”她说。
  记者了解到,彭秀玲的娘家在鄄城县董口镇金庄村,距离东河桥村有10公里,而自2009年老人生病后,6年中,她回娘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即便是回家也仅仅是坐坐而已。“长时间见不到家中的老人,我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彭秀玲说。
再选择一次,还是会走这条路
  由于家人坚持治疗,彭秀玲的奶奶挺过了鬼门关,身体渐渐康复起来,婆婆的手术也很成功。“毕竟奶奶年纪已大,经历这场大病后生活不能自理。”彭秀玲称,动过手术的婆婆也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因为偏瘫在床,时常心烦气躁,乱发脾气。她却十分理解,从不抱怨。
  “三位老人的医疗费不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还欠下了很多外债。”马法峰说,如今老人状况虽然稳定,但每天仍需要吃药,为了解决费用问题,他们又借了5万元,盖起了蔬菜大棚。“大棚中的农活是一定的,我早干一些就少一些。”为了给彭秀玲剩下时间照顾老人和休息,马法峰在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干活,而除了农活外,彭秀玲还要定时回家照顾老人,一天往返大棚和家中的次数不少于10趟。
  “就是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走这条路,还会坚持这样做,唯一后悔的事情,就是对不起儿子。”彭秀玲说,2009年,家中遭遇了接连的变故后,儿子就变得不爱说话,许多心事也不再坦露。“2012年,他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当时只有16岁。”无论彭秀玲受多少累,流多少汗,都无所谓,但只要提起儿子,她总是禁不住流下泪。“现在最大愿望,就是好好经营大棚,早点将外债还清,把家中光景过好,让两个老人安度晚年,比啥都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