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庆苓沈志强获滨州科技最高奖
两人分属新产品和畜牧科技产业研究,各获奖金30万元
2015年03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滨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摄
     本报3月18日讯(通讯员 王兆松 吴旭东 李珍 记者 王晓霜) 18日,滨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市政府决定,授予史庆苓和沈志强滨州市科学技术最高奖,每人奖金30万元;授予由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完成并实施的“一种印染前处理工艺”项目和由山东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完成并实施的“一种零反式脂肪酸多维一级大豆油及其制备方法”项目为滨州市专利奖重大专利奖,每项目奖20万元。
  同时,授予“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专用抛喷丸工艺与装备”等15项成果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高浓度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集成技术与工程示范”等50项成果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加工专用型优质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75项成果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授予“一种低浴比染色方法”等10项专利项目为滨州市专利奖一等奖;授予“一种压铸装置”等20项专利项目为滨州市专利奖二等奖;授予“单面光冷成型药用铝箔的生产方法”等38项专利项目为滨州市专利奖三等奖。
  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在会上指出,2014年以来,滨州市科技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去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05亿元,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9%。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66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0家。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分别达到5家、159家。2名高层次人才入选“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现代农业科技方面,“渤海粮仓”示范区面积发展到15.5万亩,小麦亩产最高达501公斤,玉米亩产达750公斤。知识产权方面,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891项,增长21.2%;发明专利授权量256项,增长25.5%。505家规模以上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崔洪刚指出,要想闯出一条适合滨州市情的发展路径,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创新驱动。下一步,滨州要大力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步伐。同时增加企业创新投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必须要舍得拿真金白银,为科技人员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引进一批技术型、实战型、创新型人才和团队。
  崔洪刚强调,实现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抓好科技创新的重点工程,要加快中科院滨州试验站建设,争取尽快启动使用。力争到2017年示范区面积达到50万亩,并加快北海稻研究开发基地建设。同时,鼓励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建设一批研发基地和实验室,年内新建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5家以上,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2家国家级研发平台。抓好国家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极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探索专利权质押贷款的“滨州模式”,力争全年专利权质押贷款1亿元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增幅达到20%以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