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野菜掏鸟蛋,自带干粮去“寻宝”
春游,那份专属的时代记忆
2015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当街头的杨柳身披新鲜的绿芽,当公园的迎春花吐露嫩黄的花蕊,每天奔波于工作和生活的你,是不是也在期待一次久违的春游。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春游伴随着他们的求学生活,伴随着他们的点滴成长,是童年生活的一个美好记忆。春天来了,不妨静下心来,一起来听听40、60、70、80后他们特有的春游记忆,回忆一番当年春游的情景,找寻一下那份不离不弃的记忆吧!
  本报记者 高倩倩

40后的春游记忆:
提着篮子拔草挖菜

  说到春游,张爱斌老人哈哈大笑,“我们那时候能吃饱喝足就不错了,哪还去春游啊,放学回家就干活,提着小篮子去拔草、挖菜。”生于1942年的张爱斌说,春天到来时,脱下厚厚的冬装,到田地里撒欢跑一圈就很得意了。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冬天天冷,棉衣又单薄,只能偎在家里“猫冬”,憋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等到天稍微暖和就按捺不住了,即便被家人派到地里去挖野菜,也觉得是放风了。“现在超市里卖的荠菜、马齿苋、面条菜等,我们都是从地里挖,拿回家洗洗,母亲会做成菜团子,稍微挂点面粉或玉米面,蒸好全家够吃一顿,有时还会熬野菜粥,吃了一个冬天的白菜、粉条后,这就是美味了。”张爱斌说,有时和小伙伴在地里玩欢了,忘了挖菜的事儿,拿着空空的篮子回家也不好交代,他们就会在篮子底下铺上草或树枝撑起来,表面铺一层薄薄的野菜,回家交差。“到家放下篮子就跑,被发现后免不了要挨一顿骂。”张爱斌说,现在人们想吃野菜难了,都得去超市买,买到的还可能是大棚菜,“当年吃野菜是没得吃,没办法,现在吃野菜是调剂口味,不一样了。”虽然当年吃野菜吃到难以下咽,可现在的张爱斌还是对野菜的味道赞不绝口,看到儿女们从超市买回的野菜,他也会品尝、对比一番,“不是当年那个味儿了,这是大棚种出来的吧。”
  今年,张爱斌老人想让儿子开车带自己去多年未回的乡下老家看看,再去田间地头挖野菜。“趁着自己现在还能动,再不回去看看,可能就没大有机会了。”张爱斌说,岁数越大,越会想念自己长大的那片土地。
60后的春游记忆:
爬山掏鸟蛋摘野果

  说到春游,女生们的回忆中多是摘野花、丢手绢等比较文静的项目,可男生们的记忆中总少不了掏鸟蛋、摘野果等调皮捣蛋的事儿。今年52岁的杨建西说,当年自己和同学上山春游,爬山摘野果的他差点下不来,直到天黑时才在邻居大叔的帮助下顺利下山,“现在想想觉得好玩,当年可真是害怕了。”杨建西说。
  杨建西的父亲年轻时在福建当过一段时间的火车司机,后来转业到地方的一家棉纺厂上班。在杨建西的记忆中,在福建的那段日子简单又美好,严厉的父亲经常出差,慈爱的母亲对他和哥哥格外宽容,让本就调皮的他们更加“变本加厉”。
  “住的镇子周边就有山,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往山上跑,摘野果、掏鸟蛋、挖竹笋都是常干的事儿。”杨建西说,比谁爬树爬得高,比谁敢去从没去过的山头,是他们最常玩的比赛,那次爬到荒山上差点下不来也是因为和同学打赌。“那时我个子小,大家都说我爬不上去,我一赌气就上去了,往下看的时候才发现,那是一个悬崖,直上直下的石头让我一下就呆住了,腿真的打哆嗦。”杨建西说,同学们见状也吓坏了,纷纷跑下山叫家长,独在山头上的他更害怕了,想下又不敢,想喊也没人,等到邻居家的一位大叔赶到时,天已经快黑了,大叔慢慢爬上去,递给他一根绳子,拴在腰上,慢慢把他带下来,“一到傍晚,山上的空气会很潮湿,还有一点凉,我下来的时候后背都是湿的,那是一身身冷汗啊。”如今说到这件事儿,杨建西像在开玩笑,当年可被吓得不轻吧!
70后的春游记忆:
自带干粮山上“寻宝”

  今年四十多岁的王雪艳是一家化妆品销售公司的理货员,当年父母闯关东,她是在东北出生和长大的,直到16岁那年才跟着父母回到老家山东。说到当年春游的情景,王雪艳笑言,“现在想起来,感觉也老好了。”虽在山东生活多年,她的口音中还是有一股浓浓的东北味儿。
  “那时,我们家边上都是山,春游也是到附近的山上去,有时雪还没化呢。”王雪艳说,那个年代,娱乐休闲生活也不像现在多样化,能到附近的山上集体一日游,就觉得很美好了。新学期刚开学,同学们就盼着老师宣布春游的消息,可老师们却总是很淡定,让大家左顾右盼。老师宣布“这个周末去春游”时,班里总要“炸开锅”地热闹一番。
  回家告诉母亲要去春游的消息,母亲便给孩子准备周末出游要带的食物,或是蒸包子或是烙油饼,有时还煮上几个鸡蛋或咸鸭蛋,“那时物资贫乏,家里孩子多,条件也不好,能有咸鸭蛋,就觉得很不错了。”王雪艳说,大家一起排队步行去爬山,老师们会把铅笔、本子、小刀等学习用品藏到树下或雪堆里,然后同学们一起“寻宝”,翻遍各个角落去寻找,因为这是春游的规矩,谁找到了,就算谁的,大家满山头地跑,可热闹了。等到太阳快下山时,老师会宣布“获胜者”,找到“宝贝”的同学会一脸得意,没找到的同学一脸羡慕,也在暗暗盘算着,下次春游如何能顺利得手。
  “回家的路上,大家一路唱着歌,手里捧着从山上摘回来的野花,心里可美了。”王雪艳说,拿回家的野花插在盛水的瓶子里,能开好一阵呢。
80后的春游记忆:
准备零食最美好

  “距离我上次春游已有近十年,早就忘记那会儿快乐和激动的心情了,可每次看到那些集体照,总会想起那时的人和事儿。”在今年27岁的张晓梅看来,春游必须是大家集体出游才有味道,虽然近年来也总会和家人出游,可在她的定义中,那是旅行,不是春游。
  张晓梅说,上小学时,每年春天,班里都会组织春游,不用上学还可以吃零食的春游简直不能更美好。“买好吃的、带好吃的、吃好吃的、吃完回来。”张晓梅说,提前一天就准备零食,第二天背着小书包到学校门口集合,大家排好队步行到附近的郊区,一起吃零食、玩水。”
  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次春游是在上初一时,当时老师为了安全着想,不让组织周末去郊游,可叛逆的中学生们相约在周六,全班同学都骑着自行车,带着窗帘和各处搜罗来的好吃好喝来到郊外,“好像还有烤地瓜,还记得两个男生起了矛盾,打架打到抱着在地上打滚,不一会儿就和好了。”张晓梅说,女生们则在一旁玩起了COSPLAY,你演娘娘,我演丫鬟……不知不觉就到了天黑,最后照的那张照片成了年少时最美好的回忆,所有人都咧着嘴笑,那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现在早已忘记那会儿的快乐心情,但看到那照集体照,就会永远怀念那时的同学们。”
  上高中后,紧张的学业让春游成了奢望,直到大学时,张晓梅才又有了春游的机会。“班会时大家会一起讨论去哪去哪,敲定行程就各自张罗起来了。”张晓梅说,带上准备好的零食,和同学们坐着大巴车一路出发,心情也跟着美好起来。参加工作后,这样集体出游的机会少了,虽然每年都会出游,可在张晓梅的记忆里,还是和大家一起春游的回忆最美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