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话“眩晕”之十四
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
2015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门诊上,前来求助的朋友见到我如果第一句话是“大夫,我头晕”,那么十有八九后面会跟上一句“大夫,我有颈椎病”!
  这些朋友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起床、卧床、转头、回头、仰头的时候出现头晕甚至眩晕。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几十秒到几分钟。但几乎每天都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为这类眩晕与脖子转动有关,所以先想到颈椎。做个颈椎检查,发现变直了、增生了,更认为是颈椎病引起的。然而按着颈椎病治疗一段时间,疗效并不明显。其实德国眩晕中心研究发现,真正因为颈椎病导致的眩晕,比例<5%。
  为什么认为眩晕是颈椎病导致的呢?因为颈椎里有两根动脉:椎动脉。到大脑里就合并成为一根大的动脉,叫基底动脉,管着我们大脑1/3的供血,其中就包括管理我们平衡的脑组织。大家的推理是这样的:颈椎的骨质增生了,长了小骨刺,就会压迫到椎动脉走行的地方,叫“椎间孔”。我们一扭头转颈,椎间孔就更小了,血管就更受压迫,因此供血也就不足了,那么我们就晕了。再转回来,不压迫了,供血恢复正常了,眩晕也就没有了。医学上,把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压,过度弯曲的情况,称之为“颈椎病(椎动脉型)”。椎动脉被扭曲,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供血不足了,人也就晕了。那就改善脑供血呗!输液、打针、吃活血祛瘀的药物……可大多时候,疗效并不明显。这让人十分迷惑。
  这种推理看起来很完美,可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能借助科技手段很清楚地看到大脑供血的全部动脉,无论颅内还是颅外,包括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我们惊奇地发现:很多人的椎动脉,两边并不对称,一侧粗,一侧细,有的甚至一侧的发育不全,一侧椎动脉都没有了!但无论他们如何转头、侧身、起床、卧床,也不眩晕。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真的是因为椎动脉受压、供血不足导致的吗?现实不支持我们的推论,临床疗效也没有预期的效果。
  应该寻找其它的原因。
  德国的一位医生也治疗了这样一位顽固性眩晕的病人,他一直按“梅尼埃病”给患者治疗,可效果就是不好。一探究竟的精神促使他在病人死亡之后解剖了患者的头部,重点对内耳进行了观察。借助显微镜,他发现患者的内耳里有一些白色的小东西漂浮在内耳淋巴液中。这些白色的小东西,就是耳石。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固定在内耳的耳石器: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它感受着我们的运动和平衡,并把它转化成神经信号,传到我们的大脑,这样我们人体就能感知自己所处的位置、周围环境的运动等情况。当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下来,掉到了内耳的淋巴液中,它们就会随着淋巴液的流动不停地漂浮,发出很多错误的信号:外面的环境本来没有动,我们的大脑得到的信息却是动了,那么我们就感觉晕了,周围的东西转了。当头位静止时,耳石也是安静的,我们就不晕。
  既然是耳石脱落了导致的眩晕,那么让耳石回到原来的地方,不就可以不晕了吗?一种理论的产生一定要有疗效来验证,那么,试试耳石复位吧。
  下期预告:正本清源话“眩晕”之十五:耳石复位有效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