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相伴,亲爱的读者和朋友
本报表彰16名金牌通讯员和10名金牌读者
2015年03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几位获奖通讯员在会后一起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获评为金牌通讯员的陈亚光拿出曾在《今日运河》刊发的一组图片,讲述其中的故事。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3月22日讯 “七年前,我50岁生日的当天,《今日运河》刊登了这组奥运会火炬传递的照片。今天是《今日运河》十周年纪念,我把这组照片放大,送给《今日运河》。”21日上午,齐鲁晚报·今日运河创刊十周年庆典上,金牌通讯员获奖者陈亚光在领奖台上深情地说,这份礼物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不但是《今日运河》的通讯员,还是铁杆读者。
  “1988年1月1日,距今27年了,我见证了《齐鲁晚报》的创刊,5年前经历了《今日运河》五周年纪念,今天又是《今日运河》十周岁生日,我很幸运都经历了。”陈亚光说,他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经32年,对报纸有着特殊的情感,《今日运河》更是一期不落,每天必看。“2005年3月21日,齐鲁晚报《今日运河》创刊,听到这个消息别提多高兴了,咱济宁又多了个宣传阵地。”陈亚光说,《今日运河》创刊后,他的很多摄影作品经常见诸报端,其中就包括2008年奥运会在曲阜进行火炬传递时的那张现场图片。
  而这张现场图片,就在他的礼物中。齐鲁晚报·今日运河总经理马晓伟接过这份礼物,为表示感谢,齐鲁晚报济宁记者站站长张宏磊回赠陈亚光一本《今日运河》创刊十周年邮册。
  2014年年底,本报启动了“金牌通讯员”、“金牌读者”评选活动,活动启动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铁杆”通讯员和读者,他们有的深耕新闻宣传多年、稿件和照片经常见诸报端;有的连续订报十多年,攒出了百余本“报纸书”……相伴十年,这些金牌通讯员和金牌读者长期关注本报的发展,给本报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好意见,本报特别将他们邀请到现场,共同为《今日运河》创刊十周年庆生。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姚洪运: 就像看着自己的学生在成长
  “2005年我参加了创刊前的座谈会,2010年参加了创刊五周年活动,一转眼今天都创刊十周年了!”谈及获评为金牌通讯员的感受,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姚洪运说。
  “工作中,我一直负责与新闻单位对接,也因此结交了一大批记者和编辑朋友,尤其是《今日运河》的朋友们,感情特别深切。”姚洪运说,《今日运河》创刊十年,对他来说就像是看着学生在成长。
  既是工作需要,也是多年来保持的习惯,看报是姚洪运每天必做的事。“尤其是《齐鲁晚报》,上面的每一篇文章我都仔细看,关于学院的报道就把链接发在学院官网上。”姚洪运说,《今日运河》创刊10年,每天的版面设计都非常灵活,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是济宁大众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好报纸。
济宁交运集团政工处副处长秦明: 10年老朋友,我们相互见证
  济宁交运集团政工处副处长秦明,是齐鲁晚报的忠实读者,与《今日运河》相伴十年。
  “2013年6月,城际公交开通,当时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兵分两路,一路去嘉祥、一路去曲阜进行体验报道,第二天一个通栏的稿件跃然在报纸上,将老百姓最关注的线路、站点、发车时间等信息传递出来。”秦明说,看到那份报纸出现在街头,出现在老百姓的手上,作为一位交通行业工作者来说,感受到的是一份感动和欣慰。
  “从公司的转型发展,到长途客运改革,再到城际公交的开通,《今日运河》一直是记录者和见证者,现在《今日运河》已经10岁了,我们之间早就是老朋友了,彼此很坦诚,相互支持。”秦明说,希望《今日运河》能够持续贴近民生的报道方式,搭建民生服务桥梁,坚持传播社会正能量。
济宁市妇联外宣部部长马海滨: 《今日运河》让我受益匪浅
  “转眼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经20年,与《今日运河》也有了10年的深厚友谊。”庆典现场,看着手中的《今日运河》创刊十周年特刊,马海滨感叹地说。
  “《今日运河》的很多稿件都让我受益匪浅,一个标题、一幅图片、一个策划……总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让我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理解更深,文笔之间也多了鲜活。”马海滨说,工作之余,他也许喜欢拿起一份《今日运河》的特刊、专刊细细品读,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放松。“办公室里的藏报几乎已经和桌子一样高了,一直舍不得搬走。”
坚持订报13年 攒出百本“报纸书”
  67岁的郑来成,21日一大早就赶到了颁奖典礼现场,找到自己的座位,郑来成开始翻看放在座位上的《今日运河》十周年特刊。“这期报纸得好好收藏,意义大着呢……”老人说,从2002年开始,每天读报剪报早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家里光是整理出来装订成册的“报纸书”就有百余本。
  谈起自己与报纸的渊源,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郑来成是济宁印刷包装总公司的一名退休干部,这份工作让老人对铅字和报纸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能作为读者代表来参加齐鲁晚报·今日运河十周年的庆典,郑来成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早晨吃完早点就来了,怕赶不上。”老人说,这次来,自己还带来了一张临时专门写好的分类目录。一张老式稿纸的背面详细记录着民生、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类别内容的分类和数目。
  “今日运河讲的全都是咱济宁老百姓自己的身边事,创刊那天的报纸我还留着呢。”郑来成老人说。
清晨6点出发 专程从曲阜赶来
  距颁奖仪式还有一个小时,金牌读者赵成伟就已经等候在了现场。他早上6点多就从家里出发了,专程从曲阜坐车赶到了济宁。
  “我坚持读齐鲁晚报已经20年了,与《今日运河》也结识了整整10年,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赵成伟告诉记者,每天阅读齐鲁晚报已经成为了习惯,每次都会打开齐鲁晚报看看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求助信息,做爱心志愿者十几年,他也因此与爱心媒体《今日运河》结缘。
  “我平时最关注的就是民生类的新闻,因为今日运河的新闻都是讲的济宁人、济宁事,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印象最深的就是齐鲁晚报的圆梦行动,每次刊发出来有求助的信息,我都第一时间转发的论坛、QQ群里,让更多的爱心人士注意到。”赵成伟说,通过对《今日运河》的关注,也让他得以促成多次公益活动,让更多的人帮助困难者共度难关。
通过《今日运河》 我交到了很多朋友
  获评为金牌读者,陈华昌感触颇深,与齐鲁晚报相伴近25个年头,陈华昌同时也见证了《今日运河》的创刊和成长。
  “自齐鲁晚报创刊起,这份报纸就成了我每天必读的刊物,那时候以省内新闻为主,济宁本地的信息还很难集中看到。2005年3月21日,今日运河创刊,专注于济宁本地新闻的报道,报纸更接地气,我们通过报纸了解的本地新闻越来越多。”陈华昌说,无论是在机关工作时还是专职搞收藏,齐鲁晚报都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喜欢收藏一些党史资料、实物,通过今日运河的报道,许多相同爱好的朋友找到我,还有一些老人带着孩子专门来了解红色知识,是今日运河这个平台让我结识下这么多朋友。”陈华昌说。
  本版稿件采写记者:晋森 岳茵茵 汪泷 贾凌煜 庄子帆 康宇 公素云 孟杰 于伟 苏洪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