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加速建筑转型升级 缓解“用工荒”
2015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前有报告显示,司机、建筑工人、导游、快递员等职位领衔十大紧缺职位。多家劳务公司和建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正规建筑企业工作的一个普通小工,年收入起价就要6万元;如果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木工、塔吊工等,年收入10万元很轻松。
  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近2.69亿农民工中有近44%从事建筑行业。然而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不足14.5%;60后70后为主的老一代农民工的比例高达29.5%。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生代农民工随着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更愿意到劳动环境相对舒适、有一定职业发展空间和更多培训机会的制造企业去工作,而传统劳动密集型建筑行业工作强度大、环境差,将直接导致建筑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尴尬局面。”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也明确指出,我国建筑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在发达国家,不会有一大堆人来从事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特别高的工作。” 
  对此,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表示,钢结构建筑行业作为绿色建筑的最重要代表,其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等的生产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为建筑行业升级转型树立标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也曾指出:当前招工难,一是普工招工难,反映的是农民工供给的有限性;二是技工招工难,反映的是转型升级过程中中高级技能人才的短缺性。他表示,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是解决“用工荒”的重要途径。
  钢结构的飞速发展无疑成为缓解“用工荒”的重要途径之一。单银木告诉记者,一方面,钢结构企业将不仅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让大批农民工转型升级为产业工人,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也为农民工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提升了他们的谋生技能,让他们在城市中更具认同感,归属感。事实上,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