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们的“老伙计”
2015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锈迹斑斑的自行车,为了日照的安宁出力不少。
  老式的手铐,很难统计它曾经铐住过多少坏人。
  这件白色的警服相信很多年轻人都未曾见过。
  日照市公安局博物馆里,陈列着民警们的“老伙计”。
  老式电话交换机,在老电影里面会经常有它的戏份。
  老式煤油灯,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不认识这个东西了。   本版片均由本报通讯员 王猛 摄
  





  本报记者 徐艳 实习生 辛宁      
  老式的羊角手铐、上世纪50年代的煤油灯、60年代的电话交换机、70年代的自行车和老警服……陈列在日照市公安局博物馆的每一件老物件,仿佛在向每一个参观它的人诉说着它们那个时代的回忆和故事。58岁的日照老民警李军,从基层派出所民警到刑警、日照警察培训学校校长,从警40多年的他对这些陪伴了民警很多年的“老伙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没有手铐咋办 揣着麻绳去办案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警来说,“手铐”可是个稀罕的玩意,那时只有在看守所才有。而那时的“手铐”也跟现在所见到的不同,叫“羊角手铐”,可能是形状似羊角才起了那么个名字吧。那么普通民警办案时用什么呢?用绳子!李军笑呵呵地说。
  1977年,李军刚开始工作那会,日照还只是县。那时他所工作的派出所叫城关派出所,也就是现在日照路派出所的前身。因为没有手铐,他们就有专人骑着自行车去领绳子,一次就是两麻袋。为了苦练捆绑,李军和其他几个民警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练习捆绑术。当时有押解绳、死刑绳,还有八字式捆绑和拇指捆绑术。
  “一有案件,我们民警兜里就揣着根绳子出门。”李军说,虽然那时条件艰苦,但每位民警依然热情满满。

锈迹斑斑煤油灯 户外勘察好帮手
  拿起一盏锈迹斑斑的煤油灯,李军兴奋地向记者讲述了他和煤油灯的办案故事。那是个用电很奢侈的时代,就算是“家用电器”——手电筒也是一件奢侈品。所以各种煤油灯就成了民警勘查户外现场的必用工具。
  李军称,某天晚上他们接到报警,称某村发生了凶杀案,两个老人被杀。尸体放置在野外,天太黑了没有办法用拍照等方式勘察、保存证据,所以需要有人守在尸体旁等到天亮。
  这个任务派给了李军和一名21岁刚刚从警校毕业的年轻女民警。虽然又冷又怕,但他们依然手挑煤油灯整夜进行看护。那时用的是打气型的煤油灯,打一次气仅能燃烧半小时。王军算了一下,一晚上光给煤油灯打气就打了十几次。

“国防”牌自行车 载着嫌疑人归案
  中国以前是自行车大国,所以自行车一直到90年代都是很多民警的主要交通工具。李军那时候骑的是一辆“国防”牌自行车,自行车前面有个兜,装着笔记本、手电筒等工具,后面的座位上就带着一些凉席、被褥等简单的行李。
  有一次接到一个报警,他骑着自行车配合当时的县局民警到村里办案,结果发现并不是凶杀而是自杀,县局的民警骑着三轮摩托车走了,他骑着自行车返回。晚上8点出警,回到派出所的时候已经是凌晨4点。
  还有一次,他和一名同事各骑着自行车去村里抓捕流窜犯,成功抓捕后如何带回派出所成了难题。
  当时没有手铐,用绳子绑着犯罪嫌疑人,最初的时候打算步行,结果发现走得太慢,要走六七个小时。无奈中,李军就想用自行车带着犯罪嫌疑人,然后让另一名民警骑车在后面保护他。
  “现在想想非常危险,自行车带着犯罪嫌疑人,他万一使坏就很容易出事。”李军说,当时没有柏油路,都是土路,有很多沟沟坎坎,如果犯罪嫌疑人使坏,很容易钻到沟里。
  日照市公安局历史的变迁、警服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由于通讯不发达使用的程序繁琐的电话交换机和摇把子电话……这些为我们安全守卫日照半辈子的老民警留下来的老物件,承载着忠诚与奉献,见证了沧海桑田与城市发展。
  如果您是一名老民警或者您的家人也是一名民警,有那些年使用过的老物件,您可以通过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8308110联系我们,向我们讲述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