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圆养老梦
——市中区推进养老工作纪实
2015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通讯员 刘振 王兴坤 

  “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期盼,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养老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今年以来,市中区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以让居民老有所养,创新“医养结合”、“日间照料”等新型养老模式,全力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让居民老有所养
  3月16日,笔者来到市中区社会福利中心,看到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有的打牌取乐,有的聊天拉呱,还有的在院子里的花园散步。
  “这里现在有300多张床位,老人们可以得到饮食、娱乐、住宿、疗养等全方位的照料。”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
  “老有所养”是每个人的期盼,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养老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该区60岁以上老人7.8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4.3%,为了更好的做好居民养老服务,市中区将‘养在市中’上升到事关全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位置,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市中区始终把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业建设的重中之重,除了政府向上级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业建设中来,推动了全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在位于齐村镇的枣庄颐源山庄养老养生产业园的建筑工地,笔者看到十余座塔吊齐齐上阵,工人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楼基的建设,一片错落有致的园区框架已经初见雏形。民间资本的大力倾注,为该区养老服务设施投入增加了新的渠道。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敬老院7个、社会福利中心1个,共有床位1150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了70%以上;养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已建成有资质民办老年公寓15个,社会化养老床位达到了1480张,全区养老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管理规范,为打造‘养在市中’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中区民政局局长刘小龙说。
“医养结合”打造养老新模式
  “这里的生活条件很不错,更主要是看病这一块方便很多,老人刚觉得有点不舒服,马上就能去做检查。”3月15日,在永安乡养护院,一位前来探望自己91岁父亲的家属一边陪着老人散步,一边向笔者介绍说。
  永安乡养护院是传统养老的基础上注重实行“医养结合”的新模式,自今年年初运行以来,该养护院的入住率也在逐步提高。
  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一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在不断增多,但根据调查显示,真正需要机构养老的大多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等类型老人,这就对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市中区在推进全区养老工作建设上,明确提出了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特色,走医养结合的路子,目前市中区已有多家养老机构探索实施了医养结合的新模式,并且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从而扩大了养老的辐射面,让身患疾病的老人也能住进养老院。
  在该区齐村镇境内,甘泉康复养老项目正按照“医养结合”模式进行规划建设中,该中心规划面积86亩,总投资1.4亿元,建成后将成为集疗养、康复、保健、学习、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机构。据了解,该项目是2014年全区重点民生项目,坐落在齐村镇莲花湖畔,风景秀丽,交通便利。
  “我们这个项目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可容纳500名老人入住,一期工程投入6000万元,可供300人入住。项目重点以医养结合、收养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甘泉养老康复中心负责人王淑华介绍说。
  除了加快新上项目的建设,市中区已运行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也在不断扩大自身规模。永安养护院近期准备新建8000平米二期工程,枣庄仁和医院也计划扩建一个容纳600张床位的托养大楼。随着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能够为更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解除后顾之忧。
  据悉,市中区还将借助市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优势,建设提供特色养老服务的医养综合体。将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做好与养老机构结合文章。乡镇卫生院托管乡镇敬老院已完成,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保险机制,真正使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市中全面推广、健康发展。
日间照料托起夕阳红
  3月17日,笔者来到东龙头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这里有餐厅、休息室、活动室、阅览室,设施一应俱全。“我今年都80多岁了,没事就来锻炼锻炼,跟人打打牌什么的,挺有意思的。”老人王忠峰向笔者说。
  “日间照料中心不同于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是全托的,24小时都可以在公寓居住。而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是日托,为老人提供间歇性的服务,白天子女上班了,早晨把老人送来,晚上接走。”该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刘振向笔者介绍。
  据了解,该区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对象为社区60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是高龄、空巢、独居且生活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多项服务,很受老年人的认可。在光明路街道涝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的老人在图书阅览室徜徉书海,有的老人在书画室泼墨挥毫,有的老人聚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些时政方面的新闻,还有老人在台球室里打起了台球,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我觉得这个中心很符合群众的要求,能活跃人民的生活,经常的活动活动,家庭一切烦恼都没有了,社会上的烦恼更没有了。年纪大了,不就图个心情舒畅嘛。”几位正在打牌的老人笑着对笔者说。
  据工作人员介绍,中心每天都有30多个老人前来休闲、娱乐。老年人一般都是书画、棋牌室里看书,下棋,还有就是看电视,红歌室也有老年人在这里来到唱歌。
  “目前,市中区陆续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20余处,我们计划在几年内,实现日间照料中心每个社区全覆盖,为更多的老年人服务。同时,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高标准、服务项目齐全的日间照料中心,以便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服务,真正做到让城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市中区民政局副局长袁森介绍说。
幸福院里有幸福
  “下午有事么?上幸福院坐坐去?”最近,在永安镇蔡庄村,村民们见面的寒暄都是这样开始的。这个专门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和文化娱乐的场所农村幸福院已经成为农村老人们日间休息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月18日,笔者走进蔡庄村幸福院,发现这里的情景与院外的寂静有着巨大的反差。老人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喝茶聊天,还有的在健身室里打起了乒乓球。据村干部介绍,幸福院内还配有食堂,每天都为老人们提供午饭,来这里吃饭的老人最多时能达到三四十人。“在这里我们有吃有玩,比呆在家里舒服多了。而且有了这个地方,孩子们也省事多了,白天根本不用操心我。”蔡庄村村民曹云昌对幸福院的建成使用赞不绝口。
  今年以来,市中区针对农村老人养老难的实际情况,开创性地实施了农村新型养老方式“农村幸福院”。采取政府出资建设,乡镇出资解决水、电、暖等开支,村民出力协助的互助型养老模式,服务对象以子女长期外出务工经商,身边无人照顾的农村留守、独居、空巢、孤寡老人为主,为他们提供文化娱乐、餐饮和休息等日间照料服务。“幸福院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村里的养老问题,还解放了不少年轻劳动力。老人在这里不仅过得舒心愉快,儿女们也能放心地去忙自己的事业,所以深得村民们的称赞。”蔡庄村村主任李卫峰向记者介绍说。
  据了解,农村幸福院具有“村级主办、政府扶持、群众参与、老人互助”等特点,是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在夏庄村幸福院内,笔者看到不仅阅览室、棋牌室、休息室等功能用房一应俱全,还有室内跑步机、动感单车等高端的建设器材。“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墙上悬挂的一首《宽心谣》,堪堪道出了老人们悠然自得、颐养天年的洒脱和闲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