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扈泉:已干涸5年
2015年03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洪范池,2003年9月丰水期。(资料片)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书院村的泉水绕村而行。(资料片)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扈泉已经干涸。    本报记者 陈伟 摄
     本报记者 陈伟      

扈泉:
  5年前停喷

  在平阴县洪范池镇东峪村的村西山坳中,记者看到了早已经干涸的扈泉。水池里一滴水也没有。池底的水草早已经被晒干,一些生活垃圾等散落其间,杂草丛生,丝毫看不出这里曾经是汩汩喷涌的扈泉。扈泉的河道里,也都干涸,有些甚至被附近村民种上了庄稼。
  扈泉一侧的山体上写着四个大字“扈泉涌碧”。东峪村村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扈泉早已经干涸了,如今算起来,少说得有5年了。“原来扈泉的水喷得可旺了,能把附近河道都浸满了。尤其是雨季的时候,我们浇地都用泉水。但是这些年干旱了,加之鲜有人管理,泉子的水就越来越少,大约在5年前,扈泉就彻底干涸了。”
  如今在扈泉,只有一个“济南七十二名泉扈泉”的石碑仍旧矗立着,让人能够想像当年这里泉水汩汩流淌的景象。
洪范池:
  喷涌稳定

  洪范池,又名龙池,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驻地。走进洪范池景区,迎面可见一座天王庙,而洪范池,正在天王庙庙外。
  记者看到,所谓的洪范池并不是一个大泉眼,而是9个小泉眼,散落在50平米的水池内。泉水四季长涌,水势均衡,不因旱涝而消长。
  洪范池景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洪范池的泉流量一直比较稳定,每天约在7000立方米左右。即便夏天雨季到来,流量也不会加大,气候无论多么干旱,流量也不会减少。
  据了解,洪范池泉水不因冬夏而变温,水面平稳如镜,浮光耀金,旧时有“洪范浮金”之称。
  “如今,洪范池已经成了平阴县的一张名片,只要来平阴的游客,基本上都得来泉子看看。”管理人员说。
书院泉:
  日流量数百立方

  沿着洪范池镇政府一直往东,便到了辖区的书院村,书院泉便在该村子。书院泉又叫“东流泉”,因明代中丞刘隅曾在此建书院,因此得名“书院泉”。
  书院泉就在一个20多平方米的水池内,里面水面浑浊,偶有气泡冒出,那便是地下的泉眼。
  书院村村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书院泉的喷涌量一直不大,但是每天也能有数百立方,周边修建的小河道里都流淌着泉水。“其实水池里的泉眼喷涌量很小,更多的泉水来自村子东侧的天池山的石缝中,从山上一直流到池子里。原来喷涌量最大的时候每日可达8000立方,后来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喷涌量逐渐减少。”
  即便如此,书院泉仍旧是当地村民的饮水之源。王女士介绍,村民们天天去山上打泉水,香甜可口,滋养着村子数百年了。
日月泉:
  日喷两立方

  日月泉位于平阴县大寨山景区。走进景区,沿着柏油路一直前行,不足300米,道路左侧有一个小院,走进院子,一眼便能看到“日月泉”石碑。
  真正的日月泉在崖洞里。崖洞上有明人题刻“回阳洞来复泉”六个字。走进崖洞,地面上有两个石眼,一为圆形,像太阳,一为月牙形,像月亮,故名为“日月泉”。记者注意到,泉水深仅数十厘米,清澈见底,但泉水几乎没有流动。
  大寨山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日月泉的喷涌量很小,一天仅2立方米的喷涌量。“尽管如此,泉眼却从来没有干涸过,只是流量越来越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