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商河人就爱“跑秧歌”
2015年03月2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鼓乡娃,秧歌情。
奔跑吧,少年。
▲80多岁的老人,跑起来多带劲。
我们没有好场地,但是我们跳得真不赖。
◥十里八村的人都来看秧歌了。
文/本报记者 李云云
片/刘志海
提起商河县,大家首先就会想到“鼓子秧歌”。一千年的历史沉淀中,鼓子秧歌已经融入到商河人的骨髓中。年过花甲的老人敲锣打鼓,朝气蓬勃的少年跳伞打棒,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商河人就爱跑秧歌”。
在商河,从不说“扭秧歌”,大家习惯称之为“跑秧歌”。鼓声响起的刹那间,所有的表演者都在不停地跑动。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每一声鼓点都有内涵,大家在不知疲惫的奔跑中诠释出伞、鼓、棒、花等不同角色的真谛。“头伞”是每支秧歌队的灵魂,他们跑一场下来的运动量足以堪比五公里的越野,在冬日里汗流浃背是常事,问及此,大家乐呵呵地回一句:“跑一场痛快。”
正月里,商河一直有“跑十五”的传统,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一场又一场的鼓子秧歌盛宴接踵而至。今年的正月十四,在商河县全民健身广场12个乡镇的鼓子秧歌和商河县第一实验小学、鲁北鼓子秧歌队齐聚一堂,互相切磋。激情洋溢的鼓、潇洒飘逸的伞、诙谐幽默的丑、翩翩起舞的花……上百人的队伍用现代人的方式演绎着古老阵型的变化。一波又一波的呐喊欢呼、一次又一次的掌声雷动,是商河人民给予鼓子秧歌表演者最高的礼遇。
商河人跑秧歌是一件一呼百应的事情。逢年过节,在商河的角角落落里,都会有成群的人练习跑秧歌。没有特别的场地,健身广场、村口、场院就成了他们的舞台。一年到头,商河人闲着的时候不多,忙的忙,外出打工的打工,春节成了他们最悠闲、人员最整的时候,于是大年初二开始,各个村口就开始鼓声擂动了。
跑秧歌是全商河人的事,商河的很多学校将跑秧歌列入日常课程,第一实验小学、殷巷帽杨小学、孙集中学等的孩子跳得有板有眼,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商河鼓子秧歌的未来。鲁北鼓子秧歌队的成员来自于各行各业,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刻意推掉一些应酬聚会,牺牲掉陪伴家人的时间,聚在一起排练阵型,到处演出。他们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支专业化、正规化的鼓子秧歌表演队,在他们身上,我们看见了对于鼓子秧歌的执着。
曾经的商河,很穷。听老人描述,每一次去外地演出都要跑好久,但是逢年过节的,只要别人邀请,他们多远都跑着去。现在,商河越来越好,商河人的鼓子秧歌跑到了北京天安门,跑到了上海艺术节,跑到了韩国仁川,就像商河人民希望的那样,“终有一天鼓子秧歌会跑出中国,跑向世界”,而商河人也会一直爱着跑秧歌,那是他们的传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