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白血病妈妈冒险剖腹产女
目前仍不知病情,盼着早点出院带孩子
2015年03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躺在病床上的小娜,仍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文/片 本报记者 郭庆文                                         
  新婚不久,25岁的聊城姑娘小娜(化名)就怀上了宝宝,即将感受做母亲的幸福,但这一切在瞬间被打碎。3月6日,怀孕七个半月的小娜被查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治愈率极低的恶性疾病。19日,小娜在病痛中剖腹产下一名4.88斤的女婴。怕她想不开,家人对她隐瞒了病情。躺在病床上的小娜期盼着能早点出院看到孩子。
怀孕7个多月 查出身患白血病
  相恋五年,2014年,25岁的小娜终于穿上婚纱,和心爱的丈夫踏入婚姻的殿堂,身怀有孕的她不久后还将迎来一个可爱的宝宝。丈夫工作踏实努力,婆婆用心照顾,小娜抚摸着腹中的宝宝,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希望。 
  3月5日,一次例行的产检将这一切美好揉了个粉碎。 
  当天是元宵节,体检结果显示,小娜身上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指数异常,可能是重度贫血。陪同小娜产检的婆婆刘庆英意识到不好,又带着她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在经过骨髓穿刺等一系列检查后,6日上午的诊断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当时就确诊了。”医生告诉刘庆英,这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多发生在儿童身上,成年人发病率较低,且成人治愈率也很低,还容易复发。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骨髓移植,但成功率只有30%—50%。 
  “她年纪还小,又怀着孕,不能把实情告诉她。”镇定下来的刘庆英安慰儿媳妇只是贫血,没事儿,但为了孩子,先住院观察。
  从那以后,小娜住进了血液科病房,一直到不得不将孩子生下来。 
病中生下女儿 母女只见过一面
  “开始我们想弃孩子保大人,但这样的手术没人敢做。”刘庆英抹着眼泪说,小娜的血小板指数从最初的128降到90,很难凝血,再加上横位的孩子,一旦大出血,两个人都下不来手术台。 
  几天后,小娜的血小板指数最低时达到60,家人含泪答应了实施手术。 
  针对小娜的特殊病情,市人民医院的妇产科专家和血液科专家多次会诊,既要让她各项指数稳定,又要让腹中孩子发育成熟。19日,用药后,转移到妇产科的小娜开始阵痛,被立即送入手术室进行剖腹产。 
  两个小时后,小娜产下一名4.88斤的女婴,尽管因为早产肺功能不好,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里,但孩子整体状况很好。孩子生下来,身为人母的小娜,也露出了笑脸。 
  在产房里,小娜模糊中见到了女儿,护士一句“这孩子真漂亮”,让她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只见了女儿一面,回到病房的小娜始终放心不下,一天问好几次。她开始发烧,吃不下饭。 
  婆婆刘庆英每天到重症监护室外询问孙女的状况,再讲给小娜听,她拜托护士拍了孩子的照片,如获至宝地拿给小娜看。 
家人隐瞒病情 后续治疗费巨大
  24日上午,市人民医院的血液科病房里,仍在发烧的小娜躺在病床上,头部和左手都在输液,她颤巍巍地用右手拿起手机,仔细端详着相册中那个鼻孔内插着氧气管熟睡的小婴儿。
  在家人的隐瞒下,小娜至今不知道自己身患白血病,一直以为得的只是比较严重的贫血,她期待着能早点出院,把孩子抱回家带大,并实施她的教育计划。 
  “孩子从小身体就很好,一年到头没怎么吃过药、打过针,真没想到她会得这种病。”小娜的母亲张秀存仍不敢相信在家安心养胎,即将生产的女儿会患上这样的恶疾。 
  “这么年轻,怪可怜的,有一线希望也得给孩子治病。”婆婆刘庆英说,家里正在筹钱,尽最大努力救她。小娜老家在莘县大张镇的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没有文化也没有多少积蓄,丈夫家多年前从德州定居到聊城,在板桥附近租房住,丈夫给人打工,公公下岗多年,和婆婆一起靠着卖蔬菜水果养家。 
  孩子在重症监护室每天要花费3000元,血小板、血液、抗生素这类不在医保范围内的药物,占了小娜整个医药费的大部分。现在只能先给小娜做抗感染治疗,等伤口愈合,身体状况好起来才能做化疗。对于这一家人来说,后续骨髓移植所需要的数十万治疗费用,显得异常沉重。 
  “走一步算一步吧!”张秀存泣不成声地说,在病房里一直用笑脸劝慰着女儿:“你没事儿,要不妈还笑啊,咱赶紧治好了回家看孩子。”但一出门,老人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