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企“走出去”内功要加强
品牌、管理、营销总得有一样拿手
2015年03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半月前,政府工作报告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言犹在耳,28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企业走出去”再度成为政商学界热议的话题。最新发布的“一带一路”战略更鼓励中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成为谋求转型发展的企业家们踊跃搭乘的快车。专家提醒,“走出去”也要慎重,不是单纯的转移,而是转型升级的机遇。
  本报特派记者 廖雯颖 孟敏 发自博鳌
基建先“热”,我省动作不慢
  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路线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为建设的优先领域。基础设施滞后是“一带一路”涉及国家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预计到2020年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资金将有8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按照中国的话说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所以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运用中国经验来团结亚洲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如此解释。
  28日,“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和行动文件正式对外公布,在此之前,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已在稳步推进。业内预测,中国经济第四次投资热潮或将拉开大幕。在这场投资驱动的“走出去”大潮中,一向“低调干事”的山东动作并不慢。2014年,山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24家,中方投资28.1亿美元,增长106.5%,占全省44.7%。此外,工程市场开拓同样成效显著,去年共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额6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64.8%和52.9%。
  2月13日,山东省发改委批准山东高速集团牵头收购法国图卢兹机场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山东高速集团牵头的财团将持有图卢兹机场49.99%的股权。目前,山东高速集团投资或承揽的项目有东帝汶帝力市政、东帝汶伊阿道路改扩建、印尼赛兰岛电厂、苏丹巴里拉道路、乍得机场航站楼、刚果(金)机车、赤几四所学校、赤几恩索姆会议中心、加纳房地产、俄罗斯秋明油田等项目56个,在建合同额达40亿美元。

走出去不是逃离是升级
  “我们竞争力赖以支持的低成本优势,现在已经不复存在。”28日博鳌分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经济学家黄益平分析,出口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未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力靠的是技术、高附加值、靠产品质量。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认为,出口转型比转移更重要。中国制造业要把“内功练好”,不能光考虑国内产能过剩或是劳动力成本太高,否则走出去还是给别人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
  广州例外服饰集团董事长毛继鸿分析,虽然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但真正的技术并没有积累下来,从设计到品牌到研发整条线并不完整。中国很多男装品牌反过来到意大利生产,因其面料成本低,手工设计整个都符合出口标准。
  毛继鸿提出的问题在山东尤为突出。许多山东服装企业都是潜水“大鳄”,企业在业内知名却并未为消费者熟知,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更多在做贴牌加工的生意。山东如意集团为世界一线品牌阿玛尼等提供面料,拥有高端专利技术,成本仅数百元,但成衣售价动辄上万。山东服装协会会长刘建国认为,转型说到底是品牌建设问题。“山东纺织业要想在产业转移浪潮中生存下去必须转型升级。”
  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如意集团早在2010年就收购了日本服装业巨头Renown公司,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再加上此前已收购的意大利品牌路嘉纳,如意集团布局亚洲和欧洲市场的思路已逐渐清晰。黄益平给企业的建议是,走出去要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品牌、管理、营销,你总是有一样别人没有的东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