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原料是啥,两造假者就敢制药四处卖
假药傍上医院,患者用后抽搐
2015年03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3月30日讯(记者 马云云 通讯员 宋雯) 为了赚钱,他们不顾消费者的性命安危,制造假药销售。而对于制药原料有何功效,他们竟一无所知。事情要从两三年前说起。那时,来自河南的孟磊和俞新一心想挣钱,想到吃“健康饭”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决定卖假药。孟磊买来打印编码机、多孔塑料板、空胶囊等生产工具和原料,在市中区一个小区和俞新开始私自生产止咳平喘的胶囊和安神定志的冲剂颗粒。
  实际上,对于这些“药物”到底有什么功效,他们直到案发都没弄清楚。孟磊和俞新都没有上过大学,也不具备医学知识,购买原料时,对方告诉他眼前粉末状的东西是一种“药品粉末”,他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买来制药了,更不用提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药制好了如何打通销路?宣传!他们找到一家民营医院(后倒闭),包了一个科室,有了“靠山”,他们打起广告来大胆多了,打上医院的名字,宣传疗效,不少人就这么上了当。
  有人打电话咨询,他们先寄去一些真药,对方感觉效果还不错,于是决定大量购买,这时寄来的可就是假药了。
  药品就这样销到了四川、福建、云南等地,销售金额共计14488元。许多消费者服用药物过后,发现基本没有效果,甚至有患者出现浑身抽搐等不适症状。
  2013年8月20日,在办理其他案件时,公安人员发现了孟磊、俞新,并将两人抓获。公安部门查获作案工具打印编码机1台、多孔塑料板4个,扣押已生产的胶囊3000瓶、冲剂颗粒2700瓶;未贴标签瓶装胶囊3300瓶,未贴标签瓶装颗粒2100瓶及黑色颗粒75公斤。
  济南市市中区法院经过审理查明,孟磊、俞新生产、销售假药,公诉机关指控其犯生产、销售假药罪成立。依法判处孟磊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判处俞新有期徒刑一年零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另外,违法所得14488元与作案工具予以没收;扣押的涉案假药及原材料一宗予以销毁。
  山东嘉孚律师事务所律师刘良玉说,只要具有主观故意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即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营利与否不是该罪的要件。也就是说,只要有主观故意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就可以定罪,与销售了多少、获利多大没有关系。(文中当事人系化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