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刷要“磁”旧迎“芯”
2015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有律师表示,原则上来说,如果银行的系统安全存在漏洞导致盗刷发生,银行需要承担相关责任;如果银行尽到了维护系统安全的责任,而是持卡人自身原因导致卡片信息泄露,相关责任由持卡人承担。具体到此次事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到底谁的责任还不好说。
  银行卡频频被盗刷,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使用了磁条卡。这与磁条卡本身的漏洞不无关系。据了解,银行卡磁条有三轨信息,只要将这三轨信息通过电脑软件写到空白卡上,很容易就能复制一张信息完全相同的卡。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将复制装置安装在ATM (自动取款机)或POS机上,获取持卡人的相关信息。
  其实,早在2011年,人民银行就启动了银行卡芯片化进程,以逐步实现从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过渡,旨在提高我国银行卡的整体风险防控能力,降低风险损失。金融IC卡又称芯片银行卡,采用中央处理器(CPU)芯片作为介质,它每刷一次,信息就变一次,因此很难被不法分子“克隆”,可以有效阻止伪卡欺诈行为的发生。      (宗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