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五湖四海的孔子传承
《孔子》深度揭秘孔府家祭
2015年04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英国专业团队加入纪录片摄制组。
     乙未年清明卯时,近四百位世界各地的孔子后裔早早地来到了曲阜孔林“万古长春”坊前,他们身着黑色的家族传统服装,佩戴金色徽章,为一年一度的家祭大合影细心准备着。上午8点30分,《孔子》纪录片摄制组的镜头对准了排列整齐的孔子后裔。

  镜头里的孔子家祭
  “感谢来自天南地北的孔氏后裔,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摄制组与大家一起,记录下这历史的一刻。”《孔子》纪录片总制片人、总导演闫东站在合影的人群前,向孔子后裔表达了诚挚的敬意。
  “这次家祭让世界各地的孔子后裔齐聚祖林,表达对祖先的追思。”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秘书长孔德铭告诉记者,《孔子》纪录片的拍摄对世界范围内深化孔子思想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孔子家祭这一组镜头,是《孔子》纪录片拍摄的高潮部分。由央视和英国BBC联合组成的中外摄制组,于去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65年那天正式开机,作为重头戏的公祭被记录到影片镜头中。
  在孔子后裔的大合影结束后,三孔礼仪人员奏响了礼乐。在古典的乐声中,近四百位孔子后裔按地域组成队伍,缓缓走进孔林,依次在孔子墓前鞠躬行礼,以示对先祖的怀念。
  在家祭现场,按照历史记载的墓祭程序,每位孔子后裔一丝不苟地对孔子、二世祖、远代诸祖与中兴祖进行祭奠。
每次祭祀都刻骨铭心
  从日本专程赶来的孔子76代孙女孔佩群,目前在日本栃木县足利学校从事《论语》的普及教育工作,在她看来,无论身处何方,割舍不下的是血脉与内心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今年10岁的孔令哲五岁开始来曲阜,今年已经是第五次参与孔子家祭了。每年清明节,父亲孔祥东都会带他到曲阜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圣人事迹。孔祥东告诉记者,“我们文化的根不能断掉,在家祭活动中可以让孩子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忠信礼义的概念。”
  在家祭的人群中,金发碧眼的孔垂旭引人注目,他虽然是中英混血儿,却是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会长、孔子嫡系后裔孔德墉的孙子。“虽然我只能说几句中文,但每一次祭祀都是刻骨铭心的经历,祭祀先祖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通过父亲的翻译,孔垂旭说出了参加家祭的内心感言。
世界面前的孔子形象
  《孔子》纪录片总导演闫东介绍说:“我们要表达真实的孔子,展示今天中国人心目中的孔子精神与形象,用当下视角反映历史。我们将通过这部影片,真实再现那位大家最熟悉的陌生人——孔子。”他表示,孔子的思想精髓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精神财富,摄制组将把纪录片《孔子》国际版第一时间推向国际,这也是一种全新传播思路的勇敢尝试。
  《孔子》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大众报业集团等摄制,并聘请了英国雄狮集团拍摄国际版,6+2国内国际两个版本的推出,也是力求影片国际化和全球影响。该片重点在山东拍摄,得到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而孔子故里的济宁市和曲阜市对该片拍摄更是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协调小组,全力配合摄制组工作。
英方导演感受温暖
  《孔子》纪录片英方摄制团队3月13日就抵达了北京,随即前往山东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拍摄。英方导演雨果曾执导过多部中国主题的纪录片,对于此次拍摄非常激动,他说,能制作这样一部精彩的影片,把两千多年前的伟人带到观众面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摄像师布兰登也曾多次来中国拍摄,他表示,虽然拍摄很辛苦,但是此行十分愉快。
  在英方摄制工作人员看来,孔子家祭让他们非常震撼。即使经过了两千多年,通过家祭人们依然可以欢聚一堂,兄弟相称,这让摄制人员很容易从中感受到温暖与感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