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语
85年前的“特首”
2015年04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静
 
  “环翠山前倚画楼,曈曈晓日望中收。天边缦云霞映,海上苍茫岛屿浮。”(清·王士任《威城八景·山楼初旭》)诗中的“山楼初旭”,指的就是在威海八景之首的环翠楼上看日出。
  不读A21版的《首位“特首”徐祖善的“善事”》一文,还真对风景如画的威海卫当年一度隶属南京政府成为“直辖市”的那段岁月不甚了解。1930年,英国统治32年之久的威海卫,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首任行政区(相当于直辖市)特首(当时称公署专员)就是徐祖善。当时直辖威海卫给威海带来的最大收益是构架起这座城市的市政体系和民生秩序,突出表现在城市体制由旧式军事城堡向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转变,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沿海城市功能。据有关资料记载,收回威海卫后的两三年,行政区内有公立私立学校200多所,比英租期间增加了近十倍;行政公署拿出码头费的十分之三用于水陆交通设施的修缮、改进;还在农闲季节征招民工修建公路,仅1932年就修成公路415公里。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旧威海卫一段较平稳的时期,而力推这些善事的,正是主政期间的“特首”徐祖善。可以看得出,“少游欧美”且有军事、外交背景的他,迅速把现代文明植入了这块屡被列强蹂躏的土地。因此,当经历过无数次轮回的海浪再次拍打威海卫时,当登上环翠楼远眺潮起潮落时,心底里也该为85年前那位有心、有为的“特首”点个赞啊!
  春暖花开之际,不少读者会动去泰山登高赏景的念头吧!那不妨去岱庙观瞻一下“镇山三宝”——乾隆27年、36年朝拜泰山时的供品“温凉玉圭”、“沉香狮子”和“黄釉瓷葫芦”。A22版的《复制“泰山国宝”的会意》算是一篇揭秘文章:1981年,为保护岱庙内的珍贵文物沉香狮子及温凉玉圭,经泰山管理部门研究决定复制此两件文物,当时委托泰安市第一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制作,由著名书法家、时任刻字部主任的朱树松同志具体负责,史玉琳、王宝岚二位工艺师承制。特别是温凉玉圭复制过程颇费周折,据说那只“半暖半寒”的玉圭极富灵气:上半截玉略低于体温,手感清凉,而下半截玉却手感温和。“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玉材的密度不同导致玉圭温度不同,而负责复制的朱树松先生却在文章中透露出一个细节:“温”的一段在中间合缝的切面中部有一个深深的圆洞,专塞点燃后的纸捻所用。这才是温凉玉圭“温凉”的真因——不经复制,焉能得知!虽然我等普通游客看到的只是文物仿制品,但了解其背后趣闻一二,不亦快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