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李庄镇桑树王村环境整治有“妙招”
124口人小村筹到64万元资金
2015年04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李庄镇桑树王村,电工正在为村里安装路灯。本报记者 王璐琪 摄
     7日,在惠民县李庄镇桑树王村,电工正在为村里安装路灯。“安装路灯的同时,镇上正在帮助俺村落实新建出村桥的计划,4月下旬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就可以开工,6月10日前各项整治任务就能完成!”桑树王村支书徐宝田如是说。只有124口人的桑树王村,今年筹集到64万元的资金,人均筹资数额突破5000元。
  文/片 本报记者 王璐琪 本报通讯员 董士达
  ◆小村办大事 筹资难度大
  今年,李庄镇有38个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桑树王村从去年11月村两委换届刚刚结束后就开始谋划了,然而村子小、人口少,整治任务却很大。
  为了确保完成整治任务,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刚上任就到邻村参观学习并按照镇上2014年的标准做出了初步整治计划:修建水泥路1560米、路边沟260米,硬化巷道300平方米,修建健身广场1处、公厕4个、垃圾池2个,安装路灯11盏,栽植绿化树木500株。测算下来,需要资金80万元。上级奖补大约30%,其他的还需要村里筹集。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农田里种的都是小麦玉米。要筹集这么多钱,还真是个大难题。村两委一合计,还是要发动群众想办法。
◆土地换资金 群众都支持
  今年1月初,村两委召集党员和群众代表开会,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回收村内的闲散地,并本着“近者优先”的原则进行承包;对于村外未确权到户的场院地和沟边地,大家建议通过竞价的方式承包出去。
  会议之后不几天,村内4亩闲散地按每平方米每年2元全部承包了出去,承包期30年,收取承包费16万元;村外未确权到户的场院地和沟边地也顺利承包了出去,承包期30年,收回承包费3万元。这些包出去的零散地块,目前有的已经栽上了树,有的已经开垦起来。“他们都很自觉,不管种啥,都能保证不影响村内环境整治效果,也不影响地临作物的生长。”村支书徐宝昌告诉笔者。
  但19万元还远不够用。2月10日,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研究下一步筹资的事情。“咱村人均2亩多地,一个人拿出半亩来,让村里一起承包出去!”一番议论之后,大家认为拿地换钱的办法是可行的。会上,大家举手表决,大部分人同意这么办。对于因事没能参会的人员,村干部当场给他们打去电话征求意见,结果他们都同意。会后,村干部到镇上的农村经济管理站咨询,得到的答复是这种办法不违背相关政策,这让村干部们吃了定心丸。
  2月15日,全村32个户的户主都在村委会的征求意见书上签了字。2月底,村西61亩土地被6个户承包了下来,承包费每亩最低410元最高600元,承包期限都是15年,村里收取承包费45万元。
◆包地有账算 打工有钱赚
  村民徐宝昌是6个承包户之一。他承包了15亩地,是这次承包地最多的。据他计算,除去承包费和其他费用,种玉米和小麦一亩地一年还有500多元的纯收入。村民徐宝友家里有农用拖拉机和小麦联合收割机,他这次承包了10亩地。他说自家有机械种地不费劲,这些地连成片旱能浇、涝能排,承包下来有帐可算。
  对于大部分农户来讲,人均少了半亩地,也都不在乎。村里大部分劳力在镇内的绳网企业打工,收入都比较稳定。有的,今年还计划跟企业协商,要把半成品拉到自己家里搞加工,那样收入还要多一些。“麦收前,俺村的路肯定能修好。到时候,我们在自己家里给企业打加工,还能多赚一些钱!村民徐宝凤说。
  每人拿出半亩地,原先每家每户的地块就要重新调整。为此,村里3月初对原有农田进行了再分配。前几天,地块已经分配好,橛子也楔好了。村民们都没有意见。麦收后,就到新地块去种玉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