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近30年已然“半个专家”
史先生将携“铁砂壶”“蒜锤瓶”前赴鉴宝会
2015年04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史先生向记者介绍他收藏的铁砂壶。
     本报4月8日讯(记者 王晓霜 王领娣) 史先生收藏已有近30年,通过不断学习,对收藏多少有点了解。“但是一些藏品的真假还是拿不准,想拿到鉴宝大会上去鉴别一下,顺便让专家估一下价格。”史先生说。
  史先生家的博古架上摆满了各种瓷器,今年53岁的史先生收藏已有近30年,史先生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对藏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因为资金问题,一直没有付诸于行动。直到1989年,生活有所好转,他才开始收藏,“身边有不少搞收藏的朋友,受他们熏陶,自己逐渐对这方面产生了兴趣,只要有空我会到村里转悠,找‘宝贝’。我收藏的第一个藏品是从颐园花6块钱买的帽筒,后来经多人辨别这是清代的一个瓷器。”  
  “做收藏,如果自己不懂就会很容易上当受骗,因为这方面的‘道行’太深了。”史先生说,所以自己平日会经常通过电视节目、书籍等方式学习鉴宝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然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类似的实物做对照,“通过多年的积累,对收藏也略懂一二,藏品已有上千件了。”
  本次鉴宝大会,史先生想带着他前不久淘来的一件“铁砂壶”,这是陈仲美大师制造的,陈仲美是清早期制壶名匠,该壶造型像水果犁的形状,做工优美线条柔美,壶面紫砂颗粒粗犷刻有满文,壶盖刻有“河南巡抚珍藏”,壶底落款“顺治年间陈仲美造”。
  “我从网上搜到有一个‘广东巡抚珍藏’的铁砂壶,那个已经被鉴别是真品,这两个除了两个地名不一样之外,其他的都一模一样,而且根据我自己的判断,这个应该也是真的,但是专家说是真的,我心里才有底。”史先生说。
  说着,史先生又从博古架上取下一个蒜锤瓶,“这也是1989年从颐园花6块钱买的,年代不知,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瓶身上有大小不一的自然开片,应该年代很久远了,也想让专家帮忙鉴别一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