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毒西瓜事件”影响,淄博西瓜出现滞销
35吨西瓜6天只卖了两吨半
2015年04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淄博博发水果批发市场堆了大量的西瓜待售。 本报记者 王鸿哲 摄
   本报记者 刘晓 
  眼下正值西瓜销售旺季,但西瓜商贩张会武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近一周时间以来,受青岛“毒西瓜”事件影响,张会武从缅甸进口的一车35吨西瓜,6天了只卖出去5000多斤。不只张会武,不少西瓜商贩也遇到了滞销的情况。

卖不出去难存放 一车瓜损失4万元
  8日上午,西瓜商贩张会武不再像往常一样忙着卸车上的西瓜,而是和几个伙计聊起了天。像这样的情况,张会武已经“坚持”了6天。“没办法啊!一天也没有几个人来问。”张会武说。
  据张会武介绍,6天前他从缅甸以1.5元每斤的价格进口了35吨西瓜,本来想靠着西瓜销售旺季赚一笔,不成想受青岛“毒西瓜”事件影响,西瓜价格一个劲的跌,“一天卖不出几个瓜。”
  “原来正常的时候批发价是2.5元一斤,现在1.6元一斤都没要的。这一车西瓜损失至少4万元钱!”张会武介绍,他雇佣的3个伙计一天的人工费就要450元,加上住宿吃饭总共600元左右。
  而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张会武的西瓜有的已经开始变质。“像这种变质的只能扔掉,即使是不变质,长时间存放,西瓜的口感也会变差。”张会武担心西瓜价格还会再降,据他说,截至目前,他在沈阳的两个销售点加上淄博销售点,损失已超过50万元。

“毒西瓜”重创西瓜产业链
  此次青岛“毒西瓜”事件西瓜来自海南省万宁市某一批次的西瓜,而作为淄博最大的水果市场淄博博发水果市场并没有来自海南的西瓜。
  “我们的西瓜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像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进口时都经过了严格的检疫检验证明。现在没有来自海南的西瓜。”博发果品集散中心总经理孙宗林介绍。
  记者在该中心出具的一份入境货物通关单上看到,进口西瓜在口岸所在地的检验检疫部门就已经进行了检测。“产地需要进行检测,口岸再检测一次,进入到我们中心后还有一道粗检过程,确保瓜果质量。”孙宗林说。
  就在采访的间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瓜商贩将记者叫了过去,他的一车西瓜已经坏掉了一半,虽然是黑美人品种,但是是从越南进口的。就在运瓜车的一侧,堆积着已经烂掉的西瓜。
  正说着,该摊主拿起了自己的西瓜吃起来。“西瓜肯定没问题!”该摊主说。
  目前,不仅仅是“黑美人”,“红玉”、“麒麟”、“特小凤”等西瓜品种销售也受到了影响。“以前一天就能卖出四五十箱,现在十箱都卖不出去,不敢进货了。”张店北京路与和平路路口一处西瓜销售摊位的摊主说。

市民盼望水果检测结果及时公开
  春夏之交,新鲜瓜果开始陆续上市,而市民也越来越关注瓜果等食品的安全。
  “现在市场上的西瓜、草莓、小西红柿等越来越多,有的直接摆在路边卖,也没什么隔离措施。”市民王女士说。
  而对于前期出现的“毒西瓜事件”,市民李先生说:“以前买西瓜只要好吃就行,现在买西瓜都得提前问一下品种,从哪进的,有没有经过检测。”
  而对于水果质量检测,市民建议能否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像瓜果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国家也可以减少一些剧毒药物的批准和生产。在后期的药物使用上也要做出规定,在上市之前的检测上更要及时公开,让我们吃的放心。”市民孙先生建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