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头开讲“小城故事” 甲骨文敲门山东济宁
2015年04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甲骨文联动全省40余家高校搞定制版IT人才培训,目的最终是向雇主企业渗透。 本报记者 马辉 摄
     曾经,甲骨文系统三年维护费用达到千万元级,那是它在中国“躺着挣钱的时代”。而现在,甲骨文书写的“小城故事”新篇章,是和中国三线城市名不见经传的职业学校连在一起的。
  高富帅放下身段深耕中国三线城市,离不了中国国内去IOE化潮流的大背景;当然,也和阿里云这样的对手逐渐成长起来有关。
  在济宁,近一两年来,惠普、甲骨文等IT大鳄悄然进入,推行本地化策略。他们从培训本土IT人才入手,将未来竞争重点放到一些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目的就是争夺具有成长性的新客户。中国,对于他们而言,仍是最重要的市场。
  这就像甲骨文总裁赫德在2014年说的,一切要从提升甲骨文在中国的知名度开始。

  本报记者 马辉

向雇主企业渗透:
给高职学生做职业培训

  4月2日,济宁高新区创意大厦,窦家勇正在参加一场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
  暖场时放的是美国大片《钢铁侠》片段,片中植入的Oracle标志不时闪现,提醒与会者,这场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的组织者,正是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公司。
  窦家勇是滨州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和他一起坐在这个会场的,还有山东省内其他40余所高校有关负责人,其中名头最响的就数山东农业大学了。参会的人中,来自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这些职业技术院校的,居然占了一半。
  窦家勇有些诧异,作为国际知名的IT巨头,甲骨文向山东这么多高职院校集中抛出橄榄枝,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一个普通人,一天平均下来,要和甲骨文打交道不下50次——查话费详单、骑公共自行车、去超市购物、上淘宝网购……都要与甲骨文打交道。”这场交流会的讲师陈勇,用这样一种通俗方式向台下聆听的“门外汉”解释甲骨文数据库在中国的无所不在。
  陈勇是甲骨文公司在中国的200余名有认证的数据库大师之一,常驻济宁。他现身这场面向山东高职院校学生的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可以看出甲骨文方面对这场交流会的重视。
  会上,甲骨文抛出了诱人的合作前景。陈勇说,通过双方合作,甲骨文将为这些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提供原厂软件课程、为高校教师提供高价值培训课程、毕业生优先推荐至甲骨文雇主联盟。
  这是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在山东省境内展开布局的关键一步。
  “我们培训的人才,未来要走进更多有信息化提升需求的中小企业,一个熟知甲骨文的人到了企业后,能够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让他们反作用于企业老板,巩固甲骨文在这些客户心目中的市场地位。”甲骨文公司教育事业部运营经理的李飞说,职业院校的学生定位,本来就是针对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方向。
  产业扩张人才培训为先,以落户济宁的惠普、甲骨文等项目为样本,这两家公司在济宁设置的机构名字上冠以“人才”字样。事实上,对于他们而言,济宁在市场方面颇具优势,而人才是短板。
  2013年落户济宁的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是惠普在中国新一轮布点的八大基地之一,人才实训是其重要内容。目前,惠普基地实训中心已与山东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合作,首批840余名学生已完成了实训课程。
  而于去年10月份落户济宁的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是甲骨文中国公司在中国布点的首个OAEC人才产业基地,同样突出“人才”两字。甲骨文(中国)表示,他们要在济宁打造甲骨文攻占三线城市的一个样板。近期,甲骨文将在山东17地市完成培训基地的布点,目的是在这些合作高校中,未来将有更多在校学生接触到甲骨文的文化和技术。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大三学生小陈已在甲骨文接受了一次短训,主要培训内容是安卓系统开发和APP软件开发,这些培训内容对小陈非常有吸引力,他主动将在甲骨文的实习期延长至半年。
  “高校毕业生面对很多主流应用软件系统,往往还需要重新学习。在甲骨文接受实训后,学生在未来职场上将更具竞争力。”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副主任邵明东说。
  济宁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科科长胡建国认为,国内企业在“两化融合”背景下,普遍面临一个人才空当。这些高职院校毕业生一旦步入急需各类信息化人才的企业后,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选择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大客户总监陈志方坦言,储备专业人才,然后渗透到这些雇主企业中去,最终巩固地是自己产品的市场未来。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质不仅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更是人力资源结构的转型与提升。”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惠普、甲骨文项目的落地,他更多期待的是未来这些项目带来的人才红利,两大人才基地每年可以吸纳上万名软件人才到济宁实训,如果能有一大部分人能够留在济宁,所产生的效果可想而知。
本土化策略:
”高富帅“提供家门口服务

  最近,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解决方案项目总监王辉每天忙着走访客户,他在济宁谈的两大项目,一个涉及能源行业,另一个是传统的食品行业。王辉把更多精力放在甲骨文本土化后对老客户的维系上。
  目前,甲骨文在华客户有2万多个。在济宁,使用甲骨文数据库的企业有735家。甲骨文方面提供的一份客户名单显示,这735家企业中,通信、金融、医疗、商业、工程机械、公共交通及在济宁的世界500强企业等均有涉及。
  “一年免费维保两次,从头疼医头、脚病医脚转向提前介入、预防加诊治的本土化深度服务。”王辉坦言,这有益于巩固公司和老客户的关系。
  “在大城市,该做的项目都几乎被抢占了,再发展新客户,空间有,但玩不转了,不足以满足企业胃口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甲骨文、惠普这样的IT巨头转战中国三线城市的原因。
  事实上,核心数据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并不愿意让外人进入,因此,对于甲骨文推出的体验服务,很多企业婉言谢绝。
  “这就是为什么甲骨文及其他IT大鳄在中国重点做人才实训的关键所在。”王辉告诉记者,这些定制版IT人才进入企业后,起码可以正确使用相关系统和软件,对一些故障和软件升级前合理预警,让用户不至于等到系统病入膏肓时再考虑诊治。
深耕三线:
面条加工企业也是潜在客户

  这一点,确实戳到济宁很多企业的痛点。以甲骨文系统在济宁的应用客户小松机械为例。以往每年小松机械遇到系统升级问题,只能向甲骨文总部救援。从甲骨文技术团队从上海登上高铁前往济宁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开始计费了。为此企业一次花费的升级费用高达300万元。“本地化后,这种维保的前置和及时响应,能为本土企业省去一笔高昂的开支。”小松机械信息化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在王辉眼里,利生面业也是甲骨文的潜在客户。利生面业是济宁一家面粉加工企业,从一家作坊式企业起家,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集团。这样一家传统食品加工企业也会有信息化需求。“原来订货,都是各地代理公司打电话,然后根据排期人工下订单、安排物流。”利生面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旦信息化系统上马,可以通过平台直接统筹订单与生产等各个环节,让运量最满、库存最低。
  记者了解到,就在惠普、甲骨文、软通动力接连入驻济宁的同时,美国英特尔、微软、希捷、德国萨普和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一大批IT行业巨头也先后到济宁考察。
  深耕济宁仅仅是开始。从现在开始,这些IT巨头以济宁为中心,辐射华东周边三线城市的资源争夺已然展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