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镇交界陈沟湾,曾是齐鲁咽喉
春秋战国时期孙膑、庞涓学成兵法后在此分手,各辅其主
2015年04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东山上的一段齐长城。
  陈沟湾村关帝庙主殿。
  关帝庙主殿内墙壁上保存比较完整的壁画。
  村内的古道及高门台,这座高门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民间论坛了。
  村东古道路北的关帝庙,树木茂密。
   文/片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福平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员战将孙膑、庞涓,在马山脚下的学成村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学业完成后,两人就此分手离开,各辅其主。他们的分手地点也就是各自军事事业的起点,就是今天济南市长清区双泉镇陈沟湾村村西的分师庙。这个村也是古齐鲁两国的边境关口,更是华北大平原通往泰沂山区一条重要交通的咽喉要塞,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古道穿村而过
道边有高门台

  陈沟湾村位于长清区双泉镇的西北方向,从这儿向正西翻过黄土岗子就是孝里镇的陈峪村(葫芦套),向西北翻过一座山口则是归德镇的永平村,所以这儿也是三镇交界的地方。整个村子坐落在北山脚下,由北至南,逐渐降低,犹如逐级向下的台阶,落差大约在80米。
  村里大部分人为董姓,还有少量的其他姓氏,但没有姓陈的。至于陈沟湾村名的由来经多方了解,和村东村南的一条大沟有关。这条沟既长且深,又弯又绕,因此人们把这条大沟叫做深沟弯,由于当地人的发音中把“深”读作“chen”,久而久之,这个村便因这条沟名而被叫成了陈沟湾。
  村中有一条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大道将整个村子一分为二并贯穿村庄的东西。这条道便是一条从平原地带通往泰沂山区的重要古道。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从孝里镇通往双泉镇然后翻过刘口直通肥城、泰安的重要交通线就路过这条古道。所以这个村子好似一条生命线上的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历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条古道的中间地方,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大门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陈沟湾村妇孺皆知的高门台。在过去的年代里,来这儿玩耍、拉呱、凑热闹的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村民有了矛盾或是闹了别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到高门台评理去”,意思是这儿人多,让大家评评理,是非曲直,众人一听自然也就有了结果。 
  这座高门台是这段古道上唯一的一座正向临街大门,也是一个分水岭,以高门台为界,西面的水向西淌,东边的水往东流。大门及这个宅院最早的主人叫董林胜,现在这里及邻近的老宅子里基本已没有人住了。 
  由于这里庄高坡陡,不利于现代社会车辆的有效通行,交通部门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对这条重要通道进行落坡改造,这条通道便被移到了村庄南面的下沟位置,由过去的穿村而过,变成了现在的绕村而行。 
村东有关帝庙
壁画保存完整

  在陈沟湾村村东古道街北位置,有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关帝庙,很是幽深静谧。 
  这座庙宇坐北朝南,修建于7级台阶的平台之上,有三开间的主殿一座,另有东西厢房数间。在主殿的右后侧,长有一棵两抱粗的翠柏。主殿为平顶,前厦的顶子做成斜坡状,中间有两根四棱石柱支撑着整个前厦,两根石柱下方的柱础为鼓形石。 
  进得殿内发现殿顶整洁,没有透顶现象,但室内空空荡荡,已没有任何供奉的神像。四周墙壁上的绘画色泽艳丽,绘画内容为三国故事。尤其正中位置的一幅壁画,尺寸较大,上面的山石亭殿非常逼真,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虽然已过去了220多年的时间,这些壁画除东墙略有破损外,大部分保存得比较完好。 
  从院内东侧镶砌在砖墙上的一块石碑我们了解到,清乾隆55年,本村善士董庸及董尽文等人,看到这里齐鲁交界,战火不断,就出资出地建起了这座关帝庙以保百姓平安。董庸还特地请来了东昌府(现聊城市)清平县的举人高士锰撰写了碑文。从西边墙上一块石碑中我们还知道,光绪二十八年,一些善士还对这座庙宇进行了一次维护修缮。
  上世纪50至70年代,关帝庙内的这座大殿成了村里的学堂。现在的北墙上方还留有“耕读小学”、“半天劳动”、“半天学习”的白粉笔字样。一名叫娄义明的村民还曾在庙内东厢房内开了好多年的小卖部。 
东山上有一段
壮观的齐长城

  千里齐长城的走向基本上为东西方向,但齐长城过了满井峪村南边的青黄山后,一直到陈沟湾东山再往北这段大约3公里的距离,却呈南北方向了。
  这段齐长城宽约4米,高约2米,随山势而建,高低飘忽,建筑材料为就地取材的青石。虽然历经2500多年的风雨大部分已坍塌,但这段长城却是齐长城离开源头后到这里最为精美、最为壮观的一部分了。 
  就在这段齐长城的西侧位置,有一块平坦齐整的空地,空地周遭还建有大小不一的石屋数间。听当地老人讲,这块空地应是守护齐长城的兵士操练生活的场地。在这块场地的西边,有一条小路直通村里,从这儿走上十多分钟的时间,就能到达山下的陈沟湾村。 
  据一名叫董泗温的老人介绍,在以前山下这段齐长城穿过公路的地方,还有一座石筑的关口,关口的通道很窄,在关口的北边位置还竖有一块长碑,长碑上题有“齐地会鲁”四个大字。抗战时期,日寇嫌这座关口阻碍汽车通行,就拆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座位于陈沟湾村和北付庄村之间的关口及石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