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出事”未必是坏事
2015年04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来,德州有几件事颇为轰动,尤其是振华公司和豪门集团两家企业相继“出事”,一个因巨额环保诉讼而停产,一个涉嫌非法吸存而立查。这些德州人家喻户晓的明星企业,不良行径一经曝光,令人大跌眼镜。沸沸扬扬的舆论背后,更多的是企业职工和涉事群众对自身利益的担忧。名企在家门口遭遇“滑铁卢”,让当事者猛醒,给整个城市敲响了警钟,“出事”又未必全算得上是坏事。
  从事情本身的性质和企业自身来看,这当然算不上什么好事。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作为响当当的玻璃生产大鳄,曾经是千百万企业职工和德州市民的骄傲,也曾为德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然而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忽视环保招致民怨,最终带来灭顶之灾;而以朱昌和为精神领袖的豪门集团,也一度是德州人心目中的“良心企业”,是当地人草根创业的样本,万万没想到,庞大的企业帝国没有逃过资本的魔咒,负责人一夜成嫌犯,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兴衰牵扯千家万户,出现问题影响的不仅是德州的经济民生和社会稳定,还直接打击了一个城市的信心,损害了城市形象。恨其不争,无数市民为他们扼腕叹息。
  祸兮福兮,这些名企的丑闻浪潮,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这些年来,上上下下都认识到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没有环保就没有一切,高污染企业要么转型,要么消失,振华公司的今天,就是无数污染企业的明天。同时,这些年来喧嚣的资本市场高烧不退,非法吸收存款作为最普通的一种民间融资手段,已经面临着断崖。任何资本都是把双刃剑,玩转了能给企业造血,玩不好就会伤及自身,而一切非法的操作,最终都无法逃避惩罚。如果这些冷酷的现实能给人们带来幡然醒悟,从而避免更多单位和个人陷入深渊,这何尝不是一种万幸呢?更何况,一个污染企业的停产,给更多周边市民和整个城市带来环保福音,一次坚决有力的立案,能挽回更多参与者的损失,坏事本身就是一种“刮骨疗毒”。
  更何况,这两件事从反面印证了“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迫性,经济社会要继续发展,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再不能走粗放式的“大呼隆”路子了。依法治国不是一句空话,这必将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的信条。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振华公司和豪门集团“出事”能让全社会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能全算“坏事”,相反,这是百姓之福、城市之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