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岁月
2015年04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葆元
  老泉城路南,现在的皇亭体育馆斜对过,有一家“正大洗染店”。对当代人来说,听着陌生,洗什么?染什么?
  洗染店相当于现在的干洗店,比现在的干洗店多了一个染的功能。名贵的衣服要干洗,干洗过后还要定型。水洗很容易洗走型,一件毛料衣服用水洗得歪歪扭扭,还不如披一件麻包片。现在依然如是。染就是为衣服重新着色。一件衣服穿旧了,重新染一染,或者换个颜色,都要到洗染店去,染好了,焕然如新。不像现在一件衣服穿旧了,扔到垃圾箱去了事。那年月衣服是大家当,谁要有一套毛呢套装就牛气哄哄不得了,穿到身上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倍儿精神。平时舍不得穿,压在箱子底下,那叫珍藏。别看不穿,心里有底气:咱有!逢重大喜庆的日子,才拿出来穿。毕竟不能天天喜庆,济南人就管这种衣服叫“喝茶的褂子”。
  平时的衣服则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个年月谁不穿补丁衣服?一是布票金贵,二是置办衣服花费不菲,人们总是物尽其用,衣服只要遮体就不寒碜。人毕竟喜新,有生活情趣的人就想着法子把旧衣服变个花色,洗染店就派上了用场。
  在洗染店常常见到一些人家把本来华贵的花色染蓝或者染黑,用暗色把鲜艳的花色遮盖起来。再看这些衣服,都有来头,或是旗袍、大褂,或是修改过的西装、大衣,质地华贵,式样全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货。有这样衣服的人家昔日都有着不凡的经济基础,到了革命年代,食,讲究粗茶淡饭;衣,讲究朴素无华。这些衣服弃之可惜,穿着惹祸,就染了、改了,当工作服穿。洗染店又多了一个职能:为人的政治面目改头换面。
  染,是那个年代最普遍的生活内容。穷人家染,富人家也染,没有不染的。到洗染店去染是高级的染,有些日子过得拮据的家庭就自己染。过去济南的百货店到处都有卖染料的,一两毛钱一包,大都是蓝、黑、皂色,买一包还问:能染几件衣服呀?总之是多多益善。把染料买回来,放到铁锅里煮,再把要染的衣服放进去,一边煮一边翻,煮一个时辰捞出来,用清水漂净,晾干,一件“新衣服”就诞生了。也有买一包料就恨不得把床单也染进去的主,结果捞出来一看,染花了,蓝不蓝白不白的,气得去找人家卖染料的理论。人家说,再买一包吧,重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