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中山公用水务管网检漏班
深夜寻找地下水管网漏点
2015年04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位队员正在检测地下管道。本报记者 李岩松 摄
     每日凌晨,当人们进入梦乡时,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管网检漏班的成员们却要开始一天的工作。作为城市的夜行者,每晚23点到凌晨3点,他们都要为所辖区域内的地下供水管道“听诊把脉”。 

  班组档案:济宁中山公用水务管网检漏班成立于2009年,现有检漏人员7名,分成2个班组。他们每天夜晚23时至次日凌晨3时对城区680余公里的供水管网进行检漏,白天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管道寻管和阀门的定位,处理地面上水、管网压力突发变化等工作。检漏班2014年查出管道漏水(暗漏)148处,为公司挽回水量200多万立方米,有效地降低了管网漏损率。 
夜深人静,为管道听声“诊病”
  夜静了,隐藏在地下的漏水声,才逃不过“听漏人”的耳朵。20日晚11点,记者跟随这支班组来到了税务街上开始当晚的巡检工作。 
  “温差太大,晚上的寒气还挺重。”搓搓手,检漏二班班长张彪熟练的带好装备,准备干活。同班的陈猛和陈瑞是队里最年轻的两个小伙子,他们熟练地穿好反光安全背心。陈猛拿着长过腰身的听漏杆,陈瑞则掏出裤袋里的手电筒,给他“打光”,观察环境,避免突然行驶过的车辆造成危险。 
  李队长介绍说,“检漏班分两个班组,以共青团路为界,采取划分区域,责任到人的措施,对市区所有供水管道进行周期性检测。即使在仪器的协助下,要在埋设于地下的数十种管网之中分辨出10多种漏水声,这不仅需要“听漏人”具备多年从事管道作业经验,而且要经过两三年的专业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检漏过程中,张彪感觉到地下管道的异常声音,回到车里,拿来了寻管仪。“呜呜呜……”,仪器显示屏上出现了管道的走向和深度。经过听音杆和寻管仪的反复比对和确认,张彪笃定地在地面漏点位置划出红色标记。“这里有个漏点。”记者惊讶于他们的“顺风耳”,张彪笑着说:“不是我们耳朵灵,时间长了,就熟了。”

“听诊”一年,检出148处漏点
  检漏看似简单,但如何准确确定管道漏点,则是个技术活,需要经验积累。检漏一班班长张洁介绍,悟性高的人也要两三年才行。记者戴上检漏仪耳麦,探头每接触一下地面,耳机里便传来巨大响声,震得耳朵麻麻的。张洁介绍,该仪器的原理是将自来水与供水管网的摩擦声扩大,其声波通过探头传入耳机,听漏人员便从噪音中辨别漏水声。听漏可谓“举步维艰”,每检测1公里供水管网,耗时长达1小时。 
  “能听到水声不稀奇,能确定漏水点才是真本领。”张洁告诉记者,他们依据漏水点与周围介质发生摩擦产生的声音来判断漏点位置,再加上自来水管口径大小、材质、走向、深度、漏点的大小不同,漏水声也千差万别。仪器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要准确找出漏点,还得靠‘听功’,没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城区自来水管线约有680多公里。目前,济宁中山公用水务有限公司共有7名听漏工。去年一年,测漏人员共检测出管道漏点148处,如这些漏点没及时发现,损失将不可估量。除了夜间的工作外,检漏队员白天还要进行社区内巡管、普查、侦听,处理地面上水、管网压力突发变化等工作。由于工作时间特殊性,扰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许多检漏队员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饮食不良等症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