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药品不会涨价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延续十多年的药品最高限价,将在今年6月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最高限价政策实施十几年,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甚至导致部分药品出现“降价死”的情况。
  新政出台后,患者买药应该不会因此多掏钱,可能仅会有个别药品涨价。
  
本报记者 李钢  
“降价死”频现,最高限价作用越来越小
  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断货,心脏手术“救命药”鱼精蛋白全国缺货……近年来,低价药断货现象在全国各地频频上演。一家药厂负责人表示,随着药材、人工成本等不断上涨,低价药出厂价几乎接近最高零售价,最终迫使企业停产,或将产品改头换面以逃避最高限价。
  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坦承,从最高零售限价管理方式本身来看,也存在明显不适应形势变化的地方。例如不能及时反映和引导市场供求;再就是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存在功能重叠的情况;此外,这种方式对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的拉低作用越来越弱。
  “药价是个老问题了,此次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最高限价既是政府简政放权的体现,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的作用。”作为市场的最前端,山东建联盛嘉中药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胡清一直关注着药价政策。
  “最高限价政策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当然一些消极面也开始显现。”胡清说,大部分药品实行最高零售限价,对控制药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出现了“降价死”等问题,尤其是部分质优价廉的药品在降价后“消失”。

价格竞争比较充分,不会出现药价大涨
  “原来有最高限价,有些药品价格还呼呼地涨,现在绝大部分都取消了,药价会不会疯涨?”正在药店买药的济南市民孙正民不无担心地说。
  “药品价格竞争比较充分,全面放开最高限价后,应该不会出现药价大涨的情况。”胡清分析说,虽然不排除个别药品会涨价,但绝大部分药品不会涨价,“当然,具体也要看市场的反应情况。”
  “暂时还没有涨价的计划。”河北一家药企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随着成本上涨,他们的利润空间在缩小,但在同类药物没涨价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贸然涨价。
  对此,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由于有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会保持基本稳定。但不排除部分药品价格因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会有所变动。
  由于有招标采购和医保控费机制的综合制约,加之对市场交易价格监测监管工作的强化,将正面引导市场价格秩序,绝大部分药品价格不会上涨。
血液制品很可能涨价
  另据报道,5日,上证指数暴跌超过4%,但来自医药板块的几家上市公司股价在午后逆势上涨:华兰生物上涨4.52%、上海莱士上涨4.22%、天坛生物上涨2.72%。
  这几家公司共同点是:都是血液制品企业,都受益于当日中午发布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对血液制品的表述是,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等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
  根据上海证券的研报,血液制品是少有的一类供不应求的药品。以往,价格上受制于最高零售限价限制,血液制品的定价非常接近最高零售限价。
  反观其他药品,通过医保控费与招标采购中的竞争,实际上最终的交易价格距离发改委给予的定价“天花板”很远。
  血液制品现在是无需经过招标而直接进入医院销售,未来操作方式也应该是谈判,而不是招标,所以在发改委放弃定价权后,企业的自主权会很大。
  上海证券预计,不同血液制品提价幅度在10%-20%。
  当然,对于中药独家品种上市公司而言,对于《意见》表态,还需要观望,即“独家生产药品,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