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沪指放量跳水,暴跌超4%。在济南一家券商营业部大厅,气氛肃杀,多数股民在交易区忙着卖出股票避险。
文/本报记者 刘相华 片/本报记者 周青先
包括新股集中申购在内,多重利空集中来袭对A股形成重创。
5月5日A股遭遇罕见暴跌,沪指重挫4%,两市超2000股下跌,盘后有分析认为,监管层态度转变引发了今天的暴跌,晚间新华社连发三文回应,认为常规降温遭遇过度解读,A股将启动慢牛模式。
官媒提示风险,成暴跌导火索
5月5日,呜呜……
昨日股民的情绪,正如这个日期一样,让人难过。5月开门红的喜悦仅仅停留了1天,就被“满眼绿意”的个股整趴下了。
大盘不费吹灰之力就连续击穿了4400点、4300点位,当日超过2000多个股下跌,刷新了8年来的历史。
对于A股的惊天变脸,市场分析师们把《人民日报》等官媒评论视作引发大跌的诱因。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近日连续发声,一改以往极力唱多的态势,开始提示风险。
5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题为《牛市也别忘风险》的文章,称近期监管部门负责人“喊话”提示风险,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是不对的。尤其是在如今高杠杆的情况下,一个小级别的调整就可能带来元气大伤。只有尊重市场、敬畏市场,根据自身情况理性投资、量力而行,才有可能穿越牛熊,成为股市里的长久赢家。
劳动节期间,新华社刊发《A股驱动力面临不确定因素考验》的文章指出,政策面、基本面不确定因素值得关注,不断积聚的估值风险也需要警惕。此外,可预见的集中发行,或通过改变供求关系降低股市估值中枢,从而对牛市进程形成阻滞。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洪灏也表示,5日股市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对股市态度的转变。在股市涨速过快、部分板块估值过高、实体经济疲弱的情况下,《人民日报》风险提示只是指数调整的导火索,因此,对5日的调整并不应感到太多意外。目前看,指数调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新华社:常规降温遭遇过度解读
5日,新华社发文称,对于一些曾有过被“政策市”困扰经历的投资者而言,从监管层的举动中揣摩“深意”已成习惯。面对疾驰奋进的A股市场,肖钢主席在4月公开提示风险,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量力而行”;证监会投保局副局长赵敏表示“各方都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
然而,市场资金却依旧躁动,大盘涨势不止。面对本周新股申购潮到来,部分投资者认为是证监会在“打压”股市,实属误读。
从3月12日开始沪指一路上涨,30个交易日内上涨超1200点,一度逼近4600点。此时证监会适度增加新股供给,确实是为缓解当前市场过热,避免这轮由资金与杠杆驱动的牛市步入过热行情。短期来看,可以缓解当前资金过度导致的“疯牛”行情,长期来看,适度增加新股供给可使两市上市公司增多,给投资者更多选择,缓解资金滞胀引来个股的过度上涨。
此举绝非是“打压”股市,实意为以供给促平衡,无论是监管层还是股民,都期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未来两三个月 或进入震荡期
其实,就记者观察,周二A股暴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一方面,5日是5月新股申购日,据统计首批新股总共25只,预计冻结资金约2.5万亿元至3万亿元人民币,对市场流动性有抑制;此外,中国4月汇丰制造业PMI终值48.9,创12个月新低;最后,五一小长假期间市场降息预期落空。但从盘面上看,70余只逆势涨停的个股也在预示着,当前牛市依旧是“不差钱”的行情。
对于5月5日的大跌,国泰君安判断这是技术性调整而非中级调整的开始。跌停个股不到30家,多数是近期急涨品种,如央企整合的中字头股、资产注入预期概念股等。这类公司股价大幅波动通常与游资相关,是调皮生的打闹。
民生证券管清友也认为,这是市场提供了一次上车机会,就看你如何看待。“场内的人收益缩水,场外的人跃跃欲试。政策没有转向全面打压,只是舆论提示风险。何必纠结呢?除了股市,我们真的还有诗和远方。”
国金证券分析师黄岑栋表示,沪指4500点可能是个阶段性顶部,未来2-3个月,沪指或在4000-4500点之间震荡,回调幅度预计不会太大,因为大跌并非管理层所乐见。
新华社文章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货币和财政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市场系统性风险较小,大类资产加快向权益投资迁移配置已成趋势,中期上行动力充沛,牛市格局仍将延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