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西集输实施“抱团”攻关促创新增效
导师带徒实现技术“传帮带”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桩西集输技师“抱团”攻关、导师带徒搞创新,并经过多年的技能培养和技术储备,目前已拥有包括7名高级技师在内的26名技师资源,分布在一线不同的岗位。该大队还专门整合技术资源成立了技师工作室,通过“带出去学、请进来教”、网上技术答疑、“创新联盟”技术交流等手段,做到时间、人力、物力、场所、技术服务到位。
本报5月5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胡宏秀) 近年来,在桩西采油厂集输大队,时常可以看到几名有共同特长的技师聚在一起,针对某一项技术难题进行集中攻关,从而使生产运行更加高质高效。技师“抱团”攻关、导师带徒搞创新,也已经渐渐的成为该大队追求创新效益的“新常态”。
“集输联合站的JS150-350型外输油泵、JSH285-95A型脱水泵等10台泵类设备,之前均采用的是机油飞溅润滑,在运行时普遍存在甩机油现象。运行中的泵甩出的机油,被电机的风道产生的风吹散,不但增加了当班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集输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上述生产难题,集输大队“设备技改”技师小组成员韦刚、姜军、张萌等研制出专用“机封防漏侧盖”镶入轴封,将甩出的机油在加宽的径向槽中集满后,通过底部轴向打通的槽回流至机油箱内,有效解决了泵类设备甩机油的问题。后经现场推广使用,不仅提高了现场安全清洁化水平,还可平均每月节约机油360公斤。
据了解,经过多年的技能培养和技术储备,集输大队目前已拥有包括7名高级技师在内的26名技师资源,分布在一线不同的岗位。为此,该大队专门整合技术资源成立了技师工作室,并通过“带出去学、请进来教”、网上技术答疑、“创新联盟”技术交流等手段,做到时间、人力、物力、场所、技术服务到位,努力为技术创效“搭台子”、“树梯子”。
在低油价、新常态的严峻生产形势下,为充分发挥技师作用,让智力资源更活跃、让成果效益更大化,桩西采油厂集输大队组织技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岗位需要,进行专业化组合、集中“抱团”攻关,将技师队伍整合为原油处理、水质保障、轻烃增产、设备技改等4个专业化技术小组,通过认领课题,明确职责和攻关目标,为技术力量找到了活动组织,明确了挖潜方向,更大程度地发挥了技师的技术优势,确保问题攻关的质量和效率。
“以前这些技师分布在各个岗位,力量有些分散,优势不能集中,搞技术创新工作总有各自为营、单兵作战的感觉,效果并不明显。”谈到实施“抱团”攻关的变化,集输大队技术带头人——山东省劳模崔营双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利用这4个专业化小组,把大家分类集中起来,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从而让创新工作更有抓手。”
技师队伍不仅自己“抱团”,还通过导师带徒“结对子”等活动,进行技术辐射和能量传递。工作中,集输大队创新“项目式导师带徒”方式,通过承包一个解题项目,签订师带徒协议,在导师带徒的过程中既解决生产难题又实现技术“传帮带”,从而培养岗位员工浓厚的攻关创新兴趣。目前,不少的员工都能通过立足岗位“找问题、解难题”参与到大队提质增效的管理“攻坚战”中,在参与项目攻关的过程中,他们学着找思路、找方法、找潜力,“眼里有问题、心里有想法、手上有行动”成为员工立足岗位比作为的风向标。
据了解,2014年以来,集输大队技师通过“抱团”攻关已先后解决了“稳定系统冲塔”、“丙烷制冷压缩机故障停机”等生产难题9项,岗位员工在技师团队指导下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实施创新成果126项,从而涌现出《防闸板脱落装置》、《自制轴承加热器》等一批革新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各项创效达百余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