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旅游团转入“地下”揽客
《旅游法》实施一年半,旅游陷阱仍不断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跟团出游依然是外出旅游的重要方式(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超

  近日,云南导游辱骂游客一事引起社会关注,根本原因在于低价旅游团仍存在,《旅游法》实施一年半,淄博当地的情况如何?低价团消失了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几百元游香港” 依旧挺流行
  张店的李先生是一名户外爱好者,退休后喜欢和驴友到处游玩,今年三月份的时候,他认识的一名驴友告诉他只要缴上388元就可以去香港旅游。李先生觉得很划算就报名参加了,由于是好友介绍,李先生也没有和任何旅行社签订合同。
  淄博当地一名自称导游的人带队,刚上大巴车,导游就要收每个人100元的保险费,他们坐火车到达深圳,然后进入香港。“地接导游刚开始非常客气,一个劲介绍香港的东西便宜,让我们多买,我其实知道这种团就是购物团,所以就没太在意。”李先生说,随行的几位老太太不太愿意购物,这时候导游就开始讽刺他们,说话非常难听。这几位老人最后也买了不少东西,而导游带他们去的多数是购物的大商店,付费景点非常少。
  李先生介绍,他所认识的驴友中,很多人都参加过这种低价购物团,有些人买回了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旅游体验也非常差。

QQ群、朋友圈都是揽客的方式
  据李先生介绍,他知道不少人在从事这种低价招揽游客的生意,而这些人背后都是一些不正规的旅行社或者是分社,而为了逃避旅游监管部门的查处,这些人多数都是通过QQ、微信朋友圈招揽游客。还有的到农村偏远地区宣传,那些不明白却又贪图便宜的人就报名了。
  而一些正规旅行社也会做低价团,但是他们都会在游客报名时明确告知,并且会签订单独的合同。“我们推低价团实际上是给了游客更多的选择,市场有这个需求我们才推出这种团。”张店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从市旅游局旅游质监所了解到,《旅游法》规定,不允许有低价团,也不允许在旅游中增加购物场所,所以现在虚假夸张的旅游广告绝迹。目前的低价团并没有杜绝,一些不正规的旅行社害怕被查处,就转入“地下”操作,由于隐蔽性较强,游客投诉也不积极,所以查处有一定难度,而低价揽客也是近期旅游监管部门查处的重点。
  市旅游局旅游质监所所长徐依博介绍,由于淄博以游客输出为主,所以接到的相关投诉并不多,低价团死灰复燃的现象在淄博也不明显。“有的旅行社在游客购物前会签订自愿购物的补充协议,如果游客因此维权也存在一定难度。”徐依博告诉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